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钟惺《三国演义》评点的理论内涵
(0 次评价)5109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事方式中时时可以透出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支配来。同样,批评家的 评点字字句句无不映射本人衡量人物品格、事件优劣、道德标准的原则, 反过来说,世界观和人生观极大地影响着评点家所做的判断。 钟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他的父亲一方面让他学习文章 写作以利科举而走仕途,另一方面又为他请来博学的老先生为他讲授诗文 子史等古学。这样的学习生活造就了钟惺远大的理想抱负、严谨的逻辑思 维和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坚持。面对失败的现实,钟惺转而研究佛法,并且 颇有建树。政治上的抑郁不得志,让他从对现实的关注转向逃避社会,仕 途不顺畅让他心灰意冷。面对滚滚而来的历史大潮,钟惺是渺小的,他无 力改变命运,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实让他无可奈何。 钟惺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自然也就受其自身所受教育的影响,受其 社会经历的制约,受其世界观、人生观的支配,所以评点中透射着钟惺多 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同时以上所提种种作为“前理解”也决定了钟惺的 评点内容与方式,品评的标准和原则。 3.钟惺的诗学理论 钟惺的诗学主张在文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诗歌这一文体的特征 等已经有了一种经验性的把握,并且得出一整套系统理论。诗学理论是他 思想的精髓,必然作为一种内在尺度贯穿评点的过程,成为制约其阅读理 解《三国演义》的前理解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诗归序》中钟惺提到“引 古人之精神, 以接后人之心目, 使其心目有所止焉, 如是而矣。 ”[1] (P404) 可见,钟惺重视继承与借鉴,并且强调了自己文学主张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接后人之心目”也是钟惺评点《三国演义》的主要目的。这种超脱的境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9 07:18 , Processed in 0.6013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