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3
例二,空城计。历史上曾经流传有关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传说。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就曾引用《蜀记》所载郭冲之言: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按:
即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
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
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
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
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宣帝后知,深
以为恨。
故事很有传奇色彩,但裴松之本人并不相信,他在驳难中指出:当诸
葛亮屯兵汉中时,司马懿尚为荆州都督,镇守宛城(今河南南阳) ,根本不
曾到汉中一带,直到曹真死后,他才与诸葛亮抗衡于关中。由此可见,郭
冲所言并非史实。然而,罗贯中却看中了这个传说,把它纳入诸葛亮首次
北伐的情节系列中,经过精心加工,创造出了一个撼人心魄的生动情节。
“空城计”是《演义》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第一次面对面的斗智斗谋,
它为这两大军事家后来反复进行的变幻无常的较量定下了基调,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有人按照日常生活逻辑,提出:司马懿既然在兵力上占有
绝对优势,为何不屯兵小小的西县城外,把诸葛亮紧紧包围起来;或者干
脆冲进城去,看他诸葛亮怎么办?如果真是这样,让司马懿俘虏诸葛亮,
小说还能写下去吗?那样岂不引会起读者的公愤?显然,这又是背离小说
逻辑,只顾一厢情愿的遐想。
其实,任何一部成功的小说,都会构建起自己的艺术世界。在这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