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试论《三国志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之关系
(0 次评价)864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6 用激将法说服孙权,这样就格外能够突出孔明对于联吴抗曹所起的决定性 作用。又如蒋干劝降周瑜,本来在赤壁大战之后,而《演义》则将此事移 至大战之前,并增写蒋干盗书中计致使曹操杀了蔡瑁、张允的情节,经此 改动,既使故事情节曲折、有趣,颇富戏剧性,同时又突出了周瑜的雅量 高致和出众智谋。再如,在《通鉴》中周瑜本为赤壁之战的主要决策者和 军事统帅,但在《演义》中真正的主角却成了诸葛亮,周瑜、鲁肃和曹操 等都成了诸葛亮的陪衬。 这些地方都显示出了历史与小说的不同叙事旨趣。 但这些“不同”,并未能够从整体上掩盖《演义》所采用的“通鉴式”的 结构框架。换言之,《演义》主要还是在《通鉴》、《通鉴纲目》所提供 的叙事结构框架内,来对其所叙的历史人事进行损益、改易、虚构和审美 转化的。 因此,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似乎可以对《演义》的具体创作情形或 成书过程,重新作出这样的概括,即《演义》是其作者罗贯中根据一定的 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依照《通鉴》和《通鉴纲目》的记事格 式和叙事框架,博采《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及《后汉书》等史传中的有关 材料,并旁涉讲史平话、历史剧和民间传说等的生动素材,加以综合、条 贯、生发、润色、虚构和改造,并使之故事化和通俗化的产物。尤其是《通 鉴》和《通鉴纲目》,它们对于《演义》整体叙事框架的建构,甚至是“尊 刘贬曹”创作倾向的形成等,都曾起过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所以理应得 到我们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毛宗岗.三国志演义序[A].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人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8 19:45 , Processed in 0.4800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