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启示。段庸生等人的《从〈三国演义〉看联盟抗敌的政治思想》指出: 《三
国演义》既描写了联盟抗敌的兵家谋略,更丰富和发展了联盟抗敌的政治、
外交谋略而成为政治思想,镜视《三国演义》联盟抗敌政治思想的内涵,
对于在今天世界多元格局中如何审时度势立于不败之地有积极意义。杨建
文《以“天道”的名义重读〈三国〉 》指出:明清六大古典小说都关乎着“天
道” , 《三国》是“争行天道” , 《水浒》是“替天行道” , 《西游》是“齐一
天道” , 《金瓶》是是劝诫人们不要“违背天道” , 《红楼》是“修补天道” ,
《儒林》是希冀“回归天道” 。以“天道”的名义重读《三国》 ,关注“三
国苍生苦” ,当可拨正“君贵民轻”的错位,加深“民贵君轻”的认知。新
加坡学者辜美高的《从〈三国演义〉窥探小说中的民本、自由法律理念》
从《三国演义》中的几个关键词句,如“君择臣, 臣择君” 、 “天下者天下
人之天下也 ,有德者居之”等入手,探讨了《三国演义》中民本、自由民
主理念及其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鲁德才的《性格决定命运——三国人物
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认为, “朝代兴亡成败”并非“罗贯中终极的关注
点” ,罗贯中不仅忠实地叙述了诸路豪杰争夺霸权的过程,而且也写出了成
败的原因——人的因素,罗贯中突破了用忠奸斗争诠释社会成败原因的模
式,他不采信因果循环论的噱头,而着重探寻了悲剧性格怎样铸成悲剧命
运。戴承元、叶根虎的《 〈三国演义〉谶言研究》 ,从天心、民意两个角度
对《三国演义》中的谶言展开研究,认为天心谶言体现出了一个以北斗星
为核心, 其他星象为辅助的中心——边缘层级结构, 而民心谶言则模仿 “天
心”谶言,构建一个以帝王为核心的等级有序的人间社会,模仿的原则为
具象模拟、层次克胜、权变探索等,天人之际,应该以“鞠躬尽瘁,死而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