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神仙”的话自然能够引起刘备的重视,这已经具有初步的取效行为。用
美国学者 H.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的“5W”传
播模式来分析,会发现这些要素可以一一对应到“三顾茅庐”事件中:
Who(谁——司马徽) ;
To whom(向谁说——屡遭失败则历险境的刘备) ;
Says what(说了什么——总结刘备屡次失败的原因是缺少经纶济世之
才,告诉他“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 ;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模棱两可的面对面言语告知) ;
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刘备迫不及待地追问: “奇才安在?
果系何人?” (1) ) 。
由此不难看出,早在信息传播之初,司马徽就抓住了刘备渴求成功的
心理状态,说出了他极度关心的话。同时,他又以“天命所归”鼓舞刘备
的志向。在“天命所归”的巨大利益诱惑之下,人才需求是信息有效传递
的重要保证,于是果然引起了刘备对于人才的兴趣。这是效果(With what
effect)的初步显现。但是司马徽并没有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以“伏
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1) ”的莫测之语以及“好!好!”的答非所
问,布下了一个更大的玄机。对此,清代文学批评家毛宗岗评曰: “水镜之
荐伏龙、凤雏,不肯明指其人,是荐而未荐也;然不便说出,正深于荐者
也。何也?其人郑重,而言之不甚郑重,则听者不知其为郑重矣。惟郑重
言之, 使知其人之重。 说且不可轻说, 见又不可轻见, 用之又何可轻用耶?
此三顾之勤,所以不敢后;而百里之任,所以不敢辱也。 ” (1)司马徽对受
众心理的洞察,由此可见一斑。而如何破解这个谜局,无疑涉及的是信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