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共 2 页
5、权宜之计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些人投降。并不出于真心,只是暂时的,目的是为了留有用之
身,以便报主图恩。如:关羽降曹操,姜维投钟会等,皆属此类。
6、实现素志
因主不重用,为实现平生素志,故弃主而投之。如:庞统弃孙权而投刘备等。
7、以泄私愤
辛毗因审配杀其家属老小八十馀口之愤,而将审荣仍下的献门书献操,冯礼为报审配痛责而
潜城降操,苟安报孔明杖八十之恨而降魏等等,都是为己之愤而降之。
8、废立于私
君主懦弱,昏庸无能,权臣势大,君臣关系不和睦。臣则废旧主而立新君,更有甚者自己坐
上了君宝座。如: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孙琳废孙亮立孙休,曹丕废献帝自己做了皇帝等等。
此外,还有陈宫“事急乱投主”的,徐庶“不得已而投之”等等。
三、如何辨证地看待“易主”
1、栩栩如生的“易主”人物和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作品意义。
2、 “易主”现象减轻了战乱对社会的破坏作用。
3、 “易主”现象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千差万别的“易主”现象。既是作者匠心独运使作品增色的艺术安排,又是对当
时社会现状的一种真实描绘,读者可以从中欣赏到一些典型的艺术形象。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