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2
理念(贬斥和渲染曹操凶残暴虐、奸险狡诈的为人处事恶行,张扬和歌颂
刘备式的仁义坦诚、宽厚谦恭的美好品德) 。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
的创作目的。
谁识庐山真面目:曹操形象之悖论
曹操无疑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最鲜明、最生动、最真实,因而也
是最成功的艺术形象。其所以成功,关键就在于真实:生活的真实,艺术
的真实。尊重历史,尊重生活,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所以就在作者力图体
现自己的创作目的,把一个活生生的阴险狡诈、凶残暴戾的“奸雄”形象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出乎作者的主观愿望,却又把另一个面孔的曹操,
一个与人们原有的固定概念不同的曹操,也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就如我们
在上面剖析曹操的性格特征及心理素质时所发现的那样。我们姑且称作曹
操形象之悖论吧。
曹操形象悖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首先它是由基本事实所决定。 《三国
演义》毕竟是一部以基本历史事实为依据而创作的历史演义小说,做为文
艺作品,它当然有虚构、想象,对一些事实有删削取舍、移花接木等写作
技巧的运用;但在大的基本史实方面,则必须囿于真实;即使在写作技巧
的运用中,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文艺创作规律。
曹操形象的塑造就是这样。不管人们如何愤恨曹操,如何千百次地诅咒他
“奸邪篡逆” ,但在事实上他毕竟没有代汉帝而自立为君;至于说他“欺君
篡政” ,曹操自己不仅从不申辩,而且还公开宣称“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
所封武平候之国, 实不可耳” ; 对其原因也公开宣称: 一是 “诚恐一解兵柄,
为人所害” , 二是 “孤败则国家倾危” , “如国家无孤一人, 正不知几人称帝,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