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7
当时,门第、门阀观念十分严重,士、庶之间不能通婚,甚至在一起不得
平起平坐,即使庶族地主官居高位,其自视亦不敢与士族较。 《宋书.恩幸
传》载: “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别。 ” 《南史.王球传》
中说: “士、庶区别,国之章也。 ”曹操的祖父、父亲,虽都官居高位,但
都为庶族之列,尤其是祖父曹腾,身为宦官;其父曹嵩原系夏侯氏,过继
给曹腾,据史志说,连他自己的生父是谁都不知道。如此家庭出身,这当
然使士族们十分瞧不起。我们从人们在对敌对者的辱骂性称谓中可窥见一
斑:一是比较一般性的蔑视性称谓,如刘备被人讥为“贩屦织席小儿” ,诸
葛亮被斥为“村夫” ,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 ,吕布则骂张飞“环眼贼” 。
二是带有比较强烈感情色彩的辱骂性称谓,如关羽被擒获后大骂孙权“碧
眼小儿,紫髯鼠辈” ;因关羽、张飞之死都系之于东吴,刘备与东吴仇深似
海,誓不两立,怒斥东吴为“吴贼” 、 “吴狗” 。上述称谓不管情感如何强烈,
用词如何激烈,尚不涉及人的隐私,不涉及做人的资格和尊严;但对曹操
就不一样了,称之“曹贼”是最常用、最普通的;而称为“赘阉遗丑” ,就
何其轻蔑!何其鄙夷!令人感到何其羞辱与难堪!!
严格而又严酷的门阀、门第等级制度,既成为人们的世俗观念,社会
风气和社会意识,就不能不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也不能不深刻地
影响人们的性格发展,概莫能外。大多数人虽然心怀不满,忿忿不平,但
无力改变现实,于是采取了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
过着剥削阶级的糜烂生活,纵情于声色犬马,在浑浑噩噩中抛掷人生。也
有一些人才智一般,既无法抗衡现实,就只好去适应、顺从,从而逐渐形
成自卑畏缩、谦恭懦弱之人。只有极少数精英才智超群,对面临的社会现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