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4
们长久以来也以“割发代首”来说明曹操的奸诈。其实这是偏见。在古代,
人们是很看重头发的,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
之始也。 ”古人把头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认为头发、皮肤都是父母
给的,只有精心爱惜,才是孝的开始。众所周知,汉代是一个以孝治国的
朝代,只有被举荐为“孝廉” (即孝敬父母,廉洁公正) ,才有出仕做官的
资格。如果某人犯了罪,其中一种刑罚就是“髡” (音昆) ,即剃去头发。
比如诸葛亮因马谡背违军令痛失街亭将其斩首示众,马谡参军即《三国志》
作者陈寿之父也负有责任,就被处“髡刑” 。但髡刑是不能施加到士大夫头
上的。 《新书》中说: “是以系、缚、笃、髡、刖、黥、劓之罪,不及士大
夫。 ”因此,曹操本不该受“割发”这种刑罚的,为了显示、证明自己公正、
廉明,以身作则,就对自己施行“割发”以代首,从当时来看,这样的刑
罚已属不轻,并非是奸诈之为。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拒日久,军力渐乏,颇有
退军之心。荀彧回信说“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 ,曹操这才下了“死守”
的决心。但何时才是打破僵局的契机?这时突然禀报许攸从袁绍处来投,
当即十分兴奋,书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
……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
迎。遥见许攸,抚掌大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 “公乃汉
相, 吾乃布衣, 何谦恭如此?” 操曰:“公乃操故友, 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这一段描写把曹操难以自抑的兴奋、喜悦、激动之情,通过形态、表
情、语言、动作直至穿戴衣着等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可谓精彩之至!曹
操为什么如此真诚、动情地欢迎许攸?是什么原因竟使久经官场、沙场风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