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岂能苟尔化为群
(0 次评价)1213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6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曹操欺君篡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当时 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他虽然借此残酷地镇压了阴谋反对他的人,如伏 皇后,董承等,但也假此扫灭群雄,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使中国北方人民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战争的直接摧残和蹂躏,获得了安定生活、发展生产 的喘息之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以后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功绩的;汉 天子虽然依旧是名义上的皇帝,失去了皇家应有的威势,但也从李傕、郭 汜之乱中挣脱出来,结束了长达五、六年的朝不保夕、食不果腹、困辱不 堪的痛苦流离生涯,比较起来亦算是幸事。 就其对待君主的态度来说,曹操与诸葛亮似乎是对立的两极。诸葛亮 不分大事、小事,一律自己悉心处理,为的是在对刘氏父子问题上,怕别 人不如自己尽心。 诸葛亮因此而被活活累病死在前线的军营中, 年仅 54 岁, 可谓英年早逝。此可谓“敬君代政” 。欺君篡政与敬君代政,从性质上看, 似乎截然相反,但从实际做法与客观效果来看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把皇帝 做为最高名誉领导人,而他们自己才是最高决策者。所以在这一点上,二 人之间可以划等号。不但如此,有时“敬君代政”反不如“欺君篡政” 。比 如刘禅实际一直做着“安乐公” ,但有时也听信谄言,胡乱下诏。诸葛亮四 出祁山北伐时,连取胜利,曹军大司马、征西大都督曹真屡被诸葛亮挫败, 因不堪败辱而病亡,诸葛亮正要乘胜进击,后主刘禅忽诏令“班师回朝” 。 诸葛亮明知后主“必有佞臣在侧” ,但又怕担“我如不回,是欺主”之名, 尽管“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 ,也只好忍痛撤回。请看,在如此 重大问题的如此关键时刻,因“敬君”而不得不忍痛放弃一次“日后再难 得”的机会,此“敬君”可取否?从国家的根本利益上考虑,这种“敬君”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8 13:07 , Processed in 0.6384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