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家思想统一全国,却遇到强大的阻力,只统一了北方;刘备试图用汉高祖
的儒家思想匡复汉室,也只做了个西蜀帝王便“中道崩殂” 。至于儒法同赋
的孙权则是偏安一隅、静观待变。他们最终都被安置在了性三品的矛盾体
中,无法动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朝代的分合没有简单地重复呢?是推陈
出新、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促使哲学思想出现了新的演进。这种新思想就
是性善恶混或曰儒法混。具体就是先用“外儒内法”逆取天下,然后转用
“外法内儒”顺守天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它与西汉末扬雄的善
恶混或性三品中的中性都不同,孙权的手段是忽儒忽法的权变,比如他可
以做到比关羽更儒地 “义取荆州” , 又可以做到比曹操更法地明杀义士关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曹操的法家表面还覆了一层薄薄的儒皮,刘备兄弟的
儒家内部还藏了一根细细的法芯,且都经历了一个起落变化的周期。正因
为他们具有这一新的特征,所以能在性三品中暂时互容。不过仍然不影响
他们法或儒的整体定位。
关于顺守的“外法内儒”新政,诸葛亮曾向法正解释过,他在蜀国也
实行了一段时间。如他先是认为秦朝太“暴虐” ,汉朝又失于“宽仁” ,之
后说: “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佳则知荣。恩荣并济,
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法正拜服。从此军民安堵。四十一州地
面,分兵镇抚,并皆平定。 ”实践证明这种理念比法、儒都更适应当时社会
发展的需要。不过小说主要演绎的是儒法混的中间阶段,即从“外儒内法”
到“外法内儒”渐变的阶段。
创立这一新思想的代表除了诸葛家族外,还有司马家族。但二者之间,
诸葛属于新而不锐,司马属于既新且锐。两大集团的同时出现也说明它不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