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6
下面我们再引第十九回最末一段文字,来看《三国演义》对话性语言
的面貌:
却说武士拥张辽至。操指辽曰: “这人好生面善。 ”辽曰: “濮阳城中曾
相遇,如何忘却?”操笑曰: “你原来也记得! ”辽曰: “只是可惜! ”操曰:
“可惜甚的?”辽曰: “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 ”操大怒曰:
“败将安敢辱吾! ”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曹
操背后一人攀住臂膊,一个跪于面前,说道: “丞相且莫动手! ”
这段文字除少数文言因素外,基本上用的是古白话的表述。
引用语料特别是史料,是历史小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再现
历史的真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演义》中,引用语料虽然比前
两类语料要少得多,仅有两万余字的篇幅,但却最为复杂,类别也很多。
同叙事性语言与对话性语言均属于作者创作这一情况不同,引用语料主要
由作者从书面载籍或口头流传的作品中借以人书, (注: 《三国演义》中的
引用诗歌最为复杂,我们很难断定其中没有作者自拟的情况。 )以丰富自己
的创作。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大致按照文体,将《三国演义》中的引用语
料分为公文类、书信类与诗歌类三个部分。
公文类包括诏令、疏表、奏章、策文、檄文、榜文、盟文、告示等样
式;此外,诸葛亮吊周瑜、祭泸水与刘备称帝祭告天神的祭文,以及曹操
受魏公位所加“九锡”的训释、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之法与刘备的宗族世谱,
也附列于公文类。 公文类语料在全书中有近 40 篇。 这些材料大多言之有据,
取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晋陈寿《三国志》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
或唐房玄龄《晋书》等前代载籍。由于文体的要求,形式上大都采用正统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