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4
再看语法方面的新生现象,词法方面有时态助词“了” “着”与“过” 、第
二人称代词 “你” 、 名量词 “个” “位” 、 表示领悟原先所不知的副词 “原来” 、
表示类同的副词“也” 、表示应当的助动词“合” 、第三人称代词“他” 、表
示程度深的副词“好” 、表示仅独的副词“只” 、表示复数的第二人称代词
“你们” 、近指代词“这” 、表示可能的助动词“好” 、表示认定语气的副词
“须” 、表示结果的连词“因此” 、第一人称代词“某” 、表示直陈的语气词
“了” 、具有指代作用的“的”字结构、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么” 、表示测
度的副词“莫非” 、表示禁上的副词“休” 、表示允诺的语气词“便了” 、表
示转折语气的副词“却” 、由词尾“地”构成的副词“潜地” 、表示将然的
副词“正要” 、表示持续的副词“还” 、表示历来的副词“自来” 、表示不定
多数的数词“许多” 、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还” 、表示让步的连词“虽然” 、
表示意愿的助动词“要” 、远指代词“那”等等;句法方面有“被”字式被
动句被动动词带有状语、用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式、隔宾补动式的述补式、
“是”宇式判断句以及“是”字前带有状语并由动词性词组充任判断宾语
的“是”字式判断句、 “将”字式处置式谓语动词带有状语与补语等等。这
些表述方式在正统文言中也确实不易见到。
我们若再以第六十二回为样本来看对话性语言中汉魏以后新生的口语
现象, 也可有不少新的发现。 词语运用方面例如 “心疑” 、“使令” 义的 “着” 、
“救应” 、 “事可谐” 、 “主公” 、 “料想” 、 “犯界” 、 “会同” 、 “兵少粮缺” 、 “请
勿有误” 、 “军马钱粮” 、 “另作商议” 、 “把火助薪” 、 “与虎添翼” 、 “费心劳
力” 、 “自择而行” 、 “连夜” 、 “不可不首” 、 “薄待” 、 “差遣人”义的“差人” 、
“添兵” 、 “把守” 、 “送行” 、 “提防” 、 “迟缓” 、 “警报” 、 “行刺” 、 “马步军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