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赵云
(0 次评价)7062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4 不过,真实性与独创性的结合,只能说明赵云形象为什么具有较高的 审美价值,因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魅力,还不能说明为什么读者喜爱赵云甚 于喜爱关羽、张飞。在这里,更重要的原因乃是读者审美观念的变化。 应当指出,从《三国演义》问世到清末的五百余年中,读者对赵云的 印象并不超过对关、张的印象。因为罗贯中从“歌颂忠义”的道德标准出 发,主观上想把关羽的形象塑造得更为高大完美;明清两代的大多数读者 囿于传统的“忠义”观念,其审美标准与罗贯中大体一致。如明代赵璞《次 何州判韵》诗写道: 神器将为诈力移,英雄奋起共维持。 许身刘氏坚惟一,报效曹公示不欺。 敌破襄樊肝胆落,名垂竹帛壮心知。 古来不没称忠义,吊客常过荐酒卮。 明代侯居震《谒解庙次宋侍御韵》诗尾联也写道: 试看当年同事者,惟君生气满中原。 清代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则云: “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 者莫如云长。……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由此可见,那时的人们是把 关羽看得比赵云高得多的。 到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 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审美观 念除了在某些方面保持其稳定性以外, 又会在某些方面产生明显的变异性。 因此,今天的广大读者虽然也爱读《三国演义》 ,但他们对书中许多人物和 事件的评价却与罗贯中的主观意图颇有出入,有的甚至截然相反。拿对关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7 02:55 , Processed in 1.1030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