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演义》文体之集大成
(0 次评价)513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未影响历史进程。可以拿赤壁之战为例。赤壁破曹,究竟是刘备功大,还 是孙权、周瑜功大?这一历史公案向有争议。但无可否认,从唐代起,在 士大夫的诗文中,被视为曹操的正面敌手的,是东吴,不是西蜀。 《三国演 义》写赤壁之战,自也不可能抹掉周瑜作为前线指挥官的事实,但作者却 用一系列装饰性描写,成功地突出了刘备集团尤其是诸葛亮的形象,并通 过对周瑜的漫画式嘲笑消解了这一人物的作用。其中格外著名的装饰性故 事有:舌战群儒、蒋干中计、草船借箭、祭东风、义释曹操。 (二)经常使用悬念,以造成神秘感和传奇色彩。 《三国演义》中一个 耐人寻味的呈对比格局的事实是:小说写曹操、郭嘉、荀彧、贾诩、陆逊、 周瑜诸人用计,大都事先交待清楚,由于读者对事件的过程自始至终了如 指掌,便不再感到神秘、神奇、不可测度。但写诸葛亮用计,则往往采用 悬念的手段。其方式有二:一为锦囊妙计;二为“如此如此” 、 “这般这般” 。 目的都是将读者蒙在鼓里, 使他们对于事件的变化产生应接不暇的惊奇感, 从而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产生格外深刻的印象。 “锦囊妙计”的悬念手法多次使用,第一百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 干脆以之标目。魏延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在诸葛亮逝世之后,将没有人 能够驾驭他。因此,诸葛亮遗命马岱、杨仪二人,联手干掉魏延。如果去 掉锦囊,诸葛亮这一遗计的运用也许更为自然。但准话本体在刻画诸葛亮 时,是宁愿违背情理,也不愿因追求自然而丧失传奇色彩的。 原载: 《武汉大学学报》1995/05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4 15:38 , Processed in 0.5872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