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能不维护蜀汉集团的利益;作为一个“仁君”的典型,刘备在诸侯纷争的
时代又必须“躬行仁义” 。是牺牲“仁义”成全“功利” ,抑或牵就“功利”
放弃 “仁义” , 无疑是刘备在蜀汉政权的建立和统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刘备在汝南为曹操所败,在“上无片瓦盖顶,下无置锥之地”的情况下,
不得已到荆州投奔刘表,暂住区区新野一县。毫无疑问,开创立足之地是
建立蜀汉基业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正值曹操南侵,刘表病危。刘表多次
主动让荆州于刘备,诸葛亮也认为: “借此郡以图安身,兵精粮足,可以抗
拒曹操也” 。 “主公不受,祸不远矣” 。而刘备表示: “吾宁死不忍作无义之
人” ,对刘表拱手送来的荆州“力辞不受” 。正是因为刘备的仁厚礼让, “不
忍作无义之人” ,终于导致了荆州之失,刘表死后,其子刘琮将荆州“九郡
已献曹操” 。伊籍和诸葛亮建议: “以吊丧为名,前赴襄阳,诱刘琮出接就
擒之,尽捉诸逆党杀之,则荆州已属使君矣” 。而刘备则垂泪回答: “吾兄
临危之时,托孤于我。今若背信自济,吾于九泉之下,何颜见吾兄耶?”
也是因为刘备诚信仁慈,不忍“背信自济” ,才无以抵抗曹军的进攻而退出
新野, “败走江陵”直到“败走夏口” 。尽管在“仁义”和“功利”之间,
刘备执着地选择了前者,但却付出了惨重的政治代价。
如果说,刘备义辞荆州是伦理上的成功导致了政治上的失败,那么,
张松卖主献图则是政治上的成功导致了伦理上的失败。在“三顾茅庐”中,
诸葛亮提出了“先取荆州为本,后取西川建国,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
中原”的政治主张,制定了蜀汉集团立国的基本方针。因而,夺取西川作
为立国之本就成了刘备势在必行的政治使命。正当此际,张松来到荆州,
主动向刘备提出: “明公先取西川为基,然后北图汉中,次取中原” 。阐述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