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演义》对英雄母题的利用与超越
(0 次评价)5865 人阅读0 次下载
3 多的干扰,他们中却可能出现趋于圆形的复杂人物,曹操就是一个范例。 符码化的英雄多属过场人物,很大程度上是某种概念的符号,作者并没有 投入太多的笔墨,只是由于受历史情境的制约或构造情节的需要而不得不 写而已,如上文提到的刘陶、陈耽等,这类人物在母题研究中意义最小。 由于主题体现于母题之中,受“拥刘反曹”创作意向的影响,主体英 雄身上反映出较多的对传统英雄母题的借用乃至改造、超越,体现了作家 更为自觉的小说审美意识;而对于一般英雄,则主要是非自觉地对原型母 题的利用。两类英雄人物涵载的英雄母题可以包含共同的文化密码信息, 前者则可能更大地对传统英雄母题的文化内涵予以拓展。 二 文学母题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纪的叙事文学领域兴起,作为主题学的概 念,它指的是文学历史发展中,重复出现,不断被反复书写、表现的共同 主题。它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淀,是包含各种文化信息的代码。 传统英雄母题作为一个叙述单元,在文学进程中逐渐成为中心母题,衍生 出系列类型(次生母题,小的情节元) ,形成一条母题链,一般包括: 异生异貌母题——成长婚姻母题(包括结义、落难、除害、考验、神 助等母题)——成圣得道母题。 这一母题链恰好是一个理想人物(英雄)一生经历的概括,不过,英 雄主题的叙事文学不一定机械照搬,俄罗斯学者普罗普《故事形态学》一 书就认为,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要具备全部母题,缺少其中几项并不会影响 其它母题的延续性。下面将对照《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的英雄母题,探求 作家对该母题的使用或改造情况。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2 22:17 , Processed in 0.99406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