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多的干扰,他们中却可能出现趋于圆形的复杂人物,曹操就是一个范例。
符码化的英雄多属过场人物,很大程度上是某种概念的符号,作者并没有
投入太多的笔墨,只是由于受历史情境的制约或构造情节的需要而不得不
写而已,如上文提到的刘陶、陈耽等,这类人物在母题研究中意义最小。
由于主题体现于母题之中,受“拥刘反曹”创作意向的影响,主体英
雄身上反映出较多的对传统英雄母题的借用乃至改造、超越,体现了作家
更为自觉的小说审美意识;而对于一般英雄,则主要是非自觉地对原型母
题的利用。两类英雄人物涵载的英雄母题可以包含共同的文化密码信息,
前者则可能更大地对传统英雄母题的文化内涵予以拓展。
二
文学母题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纪的叙事文学领域兴起,作为主题学的概
念,它指的是文学历史发展中,重复出现,不断被反复书写、表现的共同
主题。它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淀,是包含各种文化信息的代码。
传统英雄母题作为一个叙述单元,在文学进程中逐渐成为中心母题,衍生
出系列类型(次生母题,小的情节元) ,形成一条母题链,一般包括:
异生异貌母题——成长婚姻母题(包括结义、落难、除害、考验、神
助等母题)——成圣得道母题。
这一母题链恰好是一个理想人物(英雄)一生经历的概括,不过,英
雄主题的叙事文学不一定机械照搬,俄罗斯学者普罗普《故事形态学》一
书就认为,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要具备全部母题,缺少其中几项并不会影响
其它母题的延续性。下面将对照《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的英雄母题,探求
作家对该母题的使用或改造情况。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