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对于赤壁之战前的背景的谈论,轻松自如,又有深厚之气。
罗贯中的“赤壁之战”的描写有着不可控搏的力和美,而描写和叙述
中细微处的委婉多姿更是难能可贵,让人津津乐道——
联军方面利用曹营水军的弱点一再地占上风,这一事实的深刻性,远
不止于表面上的连获小胜,而在于通过这个把曹操的全部注意力紧紧地吸
引到“水”的问题上,在曹操看来,只有解决了这个水上的问题,自己的
庞大的军事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正当曹操为了补救自己的这个弱点在“水”
字上狠下功夫的时候,联军方面已经紧紧地抓住了这一关键安排下了“火
攻”的陷阱,没有这个“火攻”的陷阱,没有这个“火攻”的成功,这场
战役是不能决定胜负的。
对于作家笔下的关节,先生打量再三,道出了妙意。借着扎实精到的
阐发,给人独到、新颖且深刻的感觉。
以往对“赤壁之战”这一经典片段的分析不外乎——波澜层叠、悬念
丛生、引人入胜的情节,或是从战争过程中强弱转化所揭示的战争规律,
或是成功运用的对比手法,自然更少不了尖锐矛盾中的人物的精神状态和
思想性格。而对于“赤壁之战”中的人物形象,先生的分析却让人感受到
与众不同的灵思:
书中刻画这一机智英俊的一代风流人物(周瑜)是笔酣墨饱、咄咄逼
人的,他的一言一笑都令读者为之凝神屏息,获得这种艺术上的成就乃是
难能可贵的……诸葛亮的形象在“祭风”之前也是写得非常成功的,他到
江东来实际上是兵败求援,却写得处处主动,无形中竟是一个导演的身份,
一开始“舌战群儒” 、 “智激周瑜”他还居于正面,到周瑜一出现,他便自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