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九十六
诸葛亮:《自表后主》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其病在膏肓,命垂旦
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人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
进贤良,屏除奸谗,以厚风俗。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
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
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足下也。
——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五十八
诸葛亮之言俨然是一个臣下对君主的态度,表现出一个尊奉儒家达孝
尽忠者的形象,并且诸葛亮的文章则在于心系天下,忠君爱民,深谋远虑,高瞻
远瞩,不仅仅将自己的事业看作是与刘备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以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勇于承担起振兴刘氏汉室(西蜀)的重任。与此相
反,周瑜所言,则局限于他与孙权的交情,言其统御兵马、为东吴打天下,视野
狭隘,言语充满江湖间的哥们义气,难以与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诸葛亮相
比。
这两篇文章虽然一名为“笺”,一称曰“表”,但两者在性质上有其相近
之处。诚如刘勰所言:“笺者,表也,表识其情也。 ”前者是周瑜病危时写给东
吴君主孙权的。后者是诸葛亮病在膏肓之际写给后主刘禅的。两者文字简
练而恳切,但是其内容重点有所不同:周瑜行文重心在勉励孙权注意国事,并
且推举了鲁肃以代己任;诸葛亮深知后主刘禅英明果敢不及孙权,其文着重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