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
(0 次评价)8130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2 营》 、 《七擒孟获》等著名之剧何止数千,袍笏登场,粉墨杂演,描写忠奸, 足使当场数百十人同时感触而增记忆……宜乎妇孺皆耳熟能详矣” [51]通过 小说与戏剧的传播,诸葛亮以鲜活而并非真实的形象从书本走向了民间, 精英文化世俗化了,民众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文人的价值判断,中国民众非 此即彼、君子小人截然两分的一元化思维方式与此不无关联。 注释: [1] 政治方面,蜀国杨戏(?——261 年)作《季汉辅臣赞》 ,赞诸葛亮曰 “敷陈德教,理物遗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 ;袁宏(328——376 年)赞其 礼刑有度;西晋的李兴《祭诸葛丞相文》谓诸葛亮“刑中于郑,教美于鲁” ; 东晋孙盛则谓诸葛亮纵容法正擅权,失政刑之平。对诸葛亮军事方面的评 价,其对手司马懿有“亮虑多决少”之贬,亦有“天下奇才”之誉。而对 陈寿“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评价,西晋袁准认为: “亮,持本者也,其于 应变,则非所长也,故不敢用其短。 ”后魏宰相崔浩(?——450 年)的评论 较为激烈, 认为诸葛亮不可称为 “管、 萧之亚匹” ,只可与南越王赵佗并列。 贬其诱夺刘璋,伪连孙氏,穷守崎岖之地,已为下策;又以严刑治蜀, “矜 才负能,高自矫举” ,却屡出而不胜,不合“古之善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之道。崔浩此论,在当时属罕见之言。这些议论基本上都是在陈寿的议题 上展开的。 [2]《三国志·诸葛亮传》 ,裴注引《襄阳记》 。 [3]《三国志·诸葛亮传》 ,裴注引《汉晋春秋》 。 [4]《三国志·诸葛亮传》 ,裴注引《晋泰始起居注》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8 08:25 , Processed in 7.1785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