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7
系统的对比中,评价是非功过和表达感情倾向的主要标准仍然是上一轮对
比标准的延续与深化。也即是以是否忠于汉王朝的正统地位,是以仁义保
天下、治天下,还是以奸雄夺天下、驭天下的对比,正如卷十二“庞统献
策取西川” 时刘备自我总结的那样: “今吾与水火相敌者, 曹操也。 操以急,
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刘备以皇叔的身份与曹操争天下,这在作者看来,他在政治上、道义上无
疑是居于上风的。
从《三国志通俗演义》情节描写的客观情况来看,刘备并不是全然不
玩弄权术的忠厚长者,真是那么忠厚,他就无法在政治风云与残酷的军事
斗争中站稳脚跟;曹操也非处处奸险狡诈,事事急功近利的泡沫人物,否
则,他就不可能延揽那么多文韬武略的人材,就不可能以少胜多,以弱胜
强,打败袁绍,平定北方,就会成为志大才疏的袁绍或残暴专横的董卓之
流,而不可能成为三国鼎立之中的强者。不过,从总的倾向来看,作品的
确很注意突出刘备的宽厚仁义与忠于汉室的忠贞品格,使之成为其性格的
主导面因素。对于曹操,则通过许田射猎,杀害皇室功臣,挟天子以令诸
侯,并以各种方式和名目杀害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各类人物——从近侍、
仓官到主簿杨修、刺史刘馥乃至高层谋臣苟彧等,使这些人都成了他实现
自己政治目的的祭品,至于借刀杀祢衡,疑忌杀华陀,也是作者对其性格
刻画所用的诛心之笔。当这些因素在实质上大量渗入其才略之中时,便构
成了他作为乱世之“奸雄”的性格主导面。在这一点上,罗本是毫不含糊
的。在作品所客观展示出来的与刘备相对比的价值系统中,离开了曹操的
才略来谈论他的“奸诈” ,或离开了“奸臣”的特点来强调其才略,都不符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