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8
象的主导面。且以厚遇刘备一事为例来作一分析。为了说明问题,无妨先
简述一下罗本中的有关情节:先是刘备在徐州时,曹操企图用“二虎竞餐”
和“驱虎吞狼”之计消灭刘备、吕布等人,均未获逞。后吕、刘反目,刘
备投奔曹操,荀彧等劝其杀刘备以除后患,操不同意,认为不可“杀一人
而失天下之心” ,因而资助刘备,使配合攻吕。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再投曹
操,汉献帝便趁机认刘备为皇叔。这时,荀彧等又建议除备。操说: “玄德
与吾结为昆仲,安肯向外耶?”还针对刘烨的看法,胸有成竹地说: “好亦
交三十年, 恶亦交三十年。 好恶吾自有主意。 ” 然后一方面与刘备同舆共席,
“恩若兄弟” ;另一方面又“青梅煮酒” ,进行试探,并作出了“玄德为无
用之人”的错误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让刘备带兵外出“截击”袁术。
及至发现受骗,又立即派人追赶。当许褚复命,转述刘备挑拨曹操与郭嘉
等人关系的那番话时,操又转责郭等。及至郭等提醒他又被刘备瞒过时,
他才笑着说: “彼既去矣,若再追,恐成怨乎。不罪汝等,汝等勿疑焉。 ”
实际上,正如作品指出, “此是曹公半疑半信”处。
从上可见,曹、刘间都是互相利用,彼此勾斗。备之投操,固是“勉
从虎穴暂棲身” ;操之留备,又何尝不是在新的情况下对“两虎竞食” 、 “驱
虎吞狼”之计的变通运用。他对刘备作好了“好交” 、 “恶交”的两种准备,
“好”则为我所用, “恶”则另有对策,所以虽可谓热诚款待,但决非以诚
相待。惟其如此,他便外宽内紧,煮酒试探,直到产生刘备无大志的错觉
后,才任其叛离而去。在追不回来而又“半疑半惑”的情况下,他又顺水
推舟, “高姿态”地说了那番不予追究的话。而且当他真正明白过来后,便
暗令车胄谋害之,并不是任其溜之大吉。因此,与其说这些描写表现了曹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