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五个要素。对这些要素比较清楚了,就可以判断战争的胜负。
郭嘉为曹操分析袁曹短长的十胜十败之说,是《演义》中对上述思想
加以活用的最典型范例。郭嘉从道(体制) 、义(道义) 、治(管理方式) 、
度(用人尺度) 、谋(决策能力) 、德(性格个性) 、仁(上下级关系) 、明
(判断力) 、文(军纪) 、武(军略)十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曹胜袁败的必然
性。不难看出,郭嘉认为曹操集团的主要优势在于道(道义) 、将(决策能
力、性格个性、上下级关系、判断力、军略) 、法(体制、管理方式、用人
尺度、军纪)三个方面。袁绍“以逆动” 、不思匡扶汉室而拥兵自重,曹操
则是“以顺率” (3)P95,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名正言顺,具有道义上
的号召力;袁绍决策不明、好谋无断、昧于下情、爱慕虚荣,曹操从谏如
流、行事果断、体恤下属、用兵如神,作为主将,自身素质高于对手;袁
绍讲究名门望族的排场,以虚名取士、管理松弛、军纪混乱,曹操务实不
务虚、任人唯贤、讲求效率、纪律严明,在统制力和管理效能上胜出一筹。
有了这三个优势,假以天时地利,必然能够取胜。
孙子在总结战争胜败条件时极为重视人的因素,也提及兵力对比在战
争中对双方决策行动的制约作用(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
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2)P121,但强调“庙算”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双
方指战员的军纪、 士气、 训练程度以及谋略水平等决策管理层面的因素 (主
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
明?(2)P111) ,并不将单纯的兵力优势视为胜负的先决条件。从袁曹官
渡之战,到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古代的一系列经典战役,多为以少胜多之战,
应当说与孙子所主张的小可敌大,寡可击众这一思想有着直接联系。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