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志演义》与《东周列国志》比较论
(0 次评价)6099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相似之处。后来三国鼎立,魏最强,吴、蜀俱弱,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联吴抗 魏,合两弱以攻一强的大政方针。 这正同管仲治齐,纠合众弱国以讨强楚的策 略,也与乐毅联合赵、楚、魏、宋等五国之兵打败齐国,以及苏秦游说六国抗 秦的策略颇为相似。 当时借鉴列国经验,与诸葛亮所见略同而早于诸葛亮的, 还有东吴的鲁肃,他力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共抗曹操,鼎立江东。又如《三 国志·武帝纪》载曹操“从董昭等建议迎献帝都许昌”,《诸葛亮传》说曹 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早有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假托王命” 而谋大业。《左传·隐公九年》载“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 之。”后来又以周天子的名义,命齐、鲁等国助郑伐宋,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先河。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始终以“尊王”的旗帜为号令,终成霸业。 从郑庄公到齐桓、晋文,再到汉末的曹操,“假托王命”作为一种谋略手段不 断有所发展,曹操则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型。这些都被罗贯中写进了小 说。 其次,《三国志演义》中有些虚构的故事情节,也可在列国史料中寻到故 事的雏形。如《演义》卷十九描写诸葛亮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 万大军。实则诸葛亮未摆空城计。有学者以《三国志》及裴注为据,认为三 国时期的空城计或准空城计有:街亭失守时,王平所设的空寨计;赵云夺汉中 时背汉水的空寨计;陈登在匡奇拒孙策的空城计等(95 页)。如果寻其源头, 《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就有空城计的雏形。 楚“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 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 救郑,楚师夜遁”。再如《演义》卷十把黄盖“苦肉计”描写得惊心动魄, 而史料仅载黄盖诈降曹操,未载苦肉计之事。但苦肉计的模特儿可在《吴越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41 , Processed in 0.4274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