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0
正直无私的关羽形象格格不入,但也总算为平话中黄忠的话做了注释。
“三国戏”对《三国志平话》中某些荒诞不经或不合情理的情节做了
改动。《平话》写到庞统投奔刘备,未得重用,只做了一个历阳县令。庞
统心中不满,错断了公事。百姓赴荆州向刘备告状,刘备派张飞前去处理。
张飞到县衙,见庞统在睡觉,酣声如雷,连砍数剑,揭被一看,却是一条
狗。在《走凤雏庞掠四郡》中,庞统不愿治理剧繁的公务,为图清闲就让
主簿代理县令。简雍听说庞统不理正事,终日恋酒,派张飞到耒阳县取庞
统首级。张飞到县衙,遇到主簿自称县令,就把他当作庞统杀了。杂剧把
张飞杀狗改为误杀主簿,并交代了误杀的原因,就显得合情合理。
将“三国戏”和《三国志平话》相比较,两者在许多主要情节上相同
或相似,但《平话》基本上保留了民间说话的面貌,而“三国戏”则经过
文人的修改和润饰。如上所述,《平话》是一部刊刻得很粗糙的讲史话本,
多有叙述不清,情节不合理,事理荒诞之处。“三国戏”改正了《平话》
的错误,弥补了《平话》的漏洞,故事更加丰富,叙述更加完整,情节更
加合理,文字更加顺畅。《平话》中的人名、地名错乱得厉害,在“三国
戏”中也都得到了纠正。《三国志平话》产生于金代,杂剧中“三国戏”
产生于元代或元末明初,而且大多经过明人的修改。很多学者认为,《三
国志平话》和“三国戏”是同源异流,它们都取材于民间传说,两者之间
并不存在直接的因袭关系。持上述观点者,喜欢举两者在描写同一事件中
情节不同为例证,其实因袭并不等于照抄,有所改动是很自然的。中国古
代戏曲取材于小说很普遍,但还没有拷贝不走样的。“三国戏”还有个特
点,就是一般都有大段的对白,这些对白都有交代情节的作用,有的剧本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