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
(0 次评价)5199 人阅读0 次下载
基础 。 我们认为 , 产生考证结果差异 的原因有三第 一 , 裴注中的书名 注 录不统一 。 裴注中注录 的书 名 , 有全称 , 也有简称 有文集名 , 也有篇名有一书 多名 , 也有一名多书有提及书名未引内容 , 也有引 内容未注书名 。 第二 , 中华书局年版《三 国 志》漏标了部分书名号 。 如《 褒赏令》页 ① 、 《旧事》页 、《 郭 氏谱 》页 、《 相 书》 页 、高堂 隆《魏台访杂议》页等均没有标书 名号 。 第三 , 研究者 大都不了解裴注中有前注 、 夹 注 、后 注 及 互见 的体例 ② 。 如《陈思 王植传注》 “ 田巴事出《鲁连子》 , 亦见《皇览》 , 文多故不载 。”这 是裴松 之所写的后 注 , 而 不是 引书 。 鉴 于 上述情 形 , 我们认为 , 考证裴注引书的关键是确定裴注 引 书的标准 , 否则就无法得出一致 的结果 。 二 、裴 注引书的标准 以往的学者对裴注 引书的标准进行了有益 的 探讨 。 如钱大听以史书作为 引书的标 准 。 他说 , 裴注引书 “ 凡百四十余种 , 其与史 学无涉者不在数 内 。” 见前揭文 , 以下同 从赵绍祖开始 , 学者们将 史书以外的引书也作为裴注 引书进行统计 。 赵绍 祖 、王钟翰、 陈垣都统计了诸经 、诸子字 书及其他引 书并将其进行了分别编排 。 周国林将是否引用 文 字作为引书的标准 。 他认为 ,“《 引用书目》只能以 是否引用书中文字为标准 , 否则 , 不少问题就会纠 缠不清 。”高振铎认为, 考证引书的原则是 “ ①严加 甄别②无文有目应列 目③独立成篇者应列 目④ 对无篇名者 , 确定篇名 。”我 们认为 , 按照高振铎的 观点而列 出的引书 , 只能是裴注中提及的书名 , 而 不是裴注引书 。 张子侠认为 ,“ 对其征 引 的单篇诗 文或诏令等 , 应注意考察出自何书或文集 , 能合并 者应尽量合并 , 以免重复统计 。 如荀绰《冀州记》和 《充州记》 , 应列 总名《九州记》左思 的《魏都赋》和 《蜀都赋》 , 当列总名《左思集》 。 对于只提书名而没 直接征 引原文者 , 要作具体分析 。 一般来讲 , 如果 是在叙述性注文中只提到某人著某书 , 如《东平灵 王徽传注》在介绍曹 翁事迹 时提到 ‘ 翁撰《解寒食 散方》 , 与皇甫谧所 撰并行于世 ’。 在这 里裴氏对 《解寒食散方 》的内空仁容」既没直引也没意引 , 不应 计人 。 但是 , 如果裴注在考辨史实或叙述史事时提 到事见某书或事出某书 , 如《陈思王植传注》云 ‘ 田 巴事出《 鲁连子》 , 亦见《皇览》 , 文多故不载 。’虽没 直接征引《鲁连子》和《皇览》的原文 , 但已指出其内 容 , 象这种情况应 当计人 。 至 于注文中不 明出处 者 ,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出自何人 , 但不知 道出自何书 。 如《王肃传注》引刘赛评王肃 ‘ 三反 ’ 语 , 虽没交代出自刘氏何书 , 但理应计人 。 另一种 情况是既不知出自何书 , 又不知出自何人 , 如《法正 传注》和《董和传注》各 自一条不明出处的引文 , 这 种情况只能存疑 , 不能计人 。”张子侠 的观点有多处 值得商榷 。 第一 , 由于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南朝 刘宋时 , 裴注引 书和文集的具体内容 , 所以我们是 无法知道哪些属 于 “ 能合并者应尽量合并 ” 第二 , 荀绰的《冀州记》和《充州记》并不是 “ 单篇诗文或诏 令 ” 第三 , 对于 “ 不知道出自何书 ”, 我们认为存疑 是最稳妥的办法 , 而不能随便说 “ 理应计人 。” 我们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提 出如下六条裴注 引书的具体标准 , 引用 了原文 的才是引书 裴注引书是指裴松之在《三 国志注》 中引用 了 原文者 , 而不是指裴松之在《三 国志注》中提及书名 之书 。 尽管裴注中提及之书 , 在今人看来仍有其价 值 , 但它不在裴注引书的范畴 。 以全称作为引书名 裴松之在《三 国志注》中 , 首次引用某书的内容 时 , 大都注 明了作者和书名的全称 , 以后则时有简 称 , 考证裴注引书或根据裴注引书编辑索引理应以 全称作为书名 。 诗 、赋、颂、表、书并 人作者的文集 , 论 、诛、铭 作为独立的一种书 在裴注中 , 有部分内容是直接注 明引自某某 诗 、赋、颂、表、 书 、 论 、诛、 铭 的 , 这是裴注 引书中最 难界定的部分 。 由于无法知道在南朝刘宋时 , 这些 诗 、赋、颂、 表 、 书 、 论 、 诛 、铭是 属于那一本文集 , 所 以我们考 虑将难以作为 一种 书处理的诗 、 赋 、 颂 、 表 、书, 以《隋书 · 经籍志》 、《 旧唐书 · 经籍志》及《新 唐书 · 艺文志》为准 , 凡有文集者并人作者的文集 , 而没有文集者则列人引书不详类 , 同时 , 将诛 、铭及 论作为一种书来处理 , 也算是权宜之策吧 。 仅注篇名者 , 以该书名作为引书名 被注释书与注释书分为两书 颜师古《汉书叙例》 曰 “《 汉书》旧无注解 , 唯服 虔 、应 韵等各为音义 , 自别施行 。 至典午中朝 , 爱有 ① ② 书名后括号内注明的芳码是该 引书在 中华书局年版挤三国志》中首次出现的 页码 , 以下 同 、 详见伍野春著《 装松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 一 页吴金华《三国 ,志丛 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叉年版第 一 页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30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8 16:14 , Processed in 0.4217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