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南宋建本《三国志》及其涵芬楼影印本
(0 次评价)4931 人阅读0 次下载
第期程远芬 论南宋建本《三 国志 》及其函芬楼影印本 其次是精细的校勘 。 第一次大规模对宋建本进行 了仔细校勘的当属张元济 。 他把宋 建本与清武英殿本《三 国志 》对校一过 , 建本与殿本字句不同者四千六百余条 , 写成了《三 国志校勘记》原始校记六册 、 定本校记四册 , 同时参校晋抄本 、大宋本、 宋补本 、 另宋本 、 元 本大德十年池州儒学刻本 、 明南监本 、 北监本 、 毛 氏汲古阁本 、 清汪 氏校本 、 清孔继涵校 本等 , 注于字里行间 。 近年 , 商务印书馆委托 山东大学王绍曾先生 三十年代校史处成员 整理张元济先生遗稿《百钠本二十四史 校勘记》 , 笔者有幸参加了这项工作 , 将《三国志校 勘记》逐条与涵芬楼影印宋建本 、 清武英殿本覆校一过 。 张 氏《校勘记》下栏外批 “ 修 ”字者 甚多 , 拿涵芬楼影印宋建本相较 , 发现批 “ 修 ”字者都 已据他本改正了 。 由此可知 , 影印宋建 本对底本做了大量修订 讹者正之 , 脱者补之 , 衍者删之 , 倒者乙之 。 经统计 , 修订多达一千 三百四十余条 , 修改者均 系明显的错误 , 偶然误修者间亦有之 。 修版之精细 , 堪称天 衣无 缝 , 半个世纪以来鲜为人知 。 修版的具体例子无须多举 , 上文所举宋建本《三少帝纪》讹夺衍误三十五条 , 影印本已 修订者就有二十八 条之多 。 再如《魏书》卷二十九《方伎传》 , 修订者达一百一十二处 , 共修 改一百一十五字 。 因此 , 从涵芬楼影印本上不可能再看到那些讹夺衍误的现象 。 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武英殿本 。 在全部修订的字句中 , 依据武英殿本修订者约计在百分 之九十五左右 。 但也有 宋建本 、 武英殿本均误而依他本修正者 。 其中据大宋本修字者如 《魏书》卷十第十二页前三行注 “ 与父貌书 貌得书貌以示妻 ”, 三 “ 貌 ”字殿本 、 南北 监本 、 汲 古 阁本 、 汪校本 、 孔校本均 作 “ 完 ”, 大宋本作 “ 完 ”, 影印本据大宋本作 “ 完 ”。 又如 《魏书》卷三十页三 十三 前五行 “ 金钱一当十 ”, 元本 、 汲古阁本同宋建本 , 南北监本 、 殿本 “ 当 ”下有“ 银钱 ”二字, 大 宋本有 “ 银 ”字 , 影印本据大宋本加 “ 银 ”字 。 也有据元本修字者 , 《魏书》卷十一第十三页前二行注 “ 持加礼命 ”, 宋建本 、南北监本、汲古阁本、 汪校 、孔校、殿 本 “ 持 ”字均作“ 时 ’,字, 唯元本作 “ 特 ”, 影印本据元本修作 “ 特 ”。 又如《魏书》卷二十八第六 页前四行 “ 宫梁破走 ”,“ 梁 ”字各本作“ 连 ”, 元本作 “ 军 ”, 影印本从元本改作 “ 军 ”。也有据南 监本修字者 , 如《魏书》卷十三 页第七页后六行 “ 以别 易钦 ”, 宋建本 “ 钦 ”字大宋本作“ 钱 ”, 北监本 、 汲古阁本 、 殿本 、 汪校 、孔 校作 “ 默 ”, 南监本作 “ 钦 ”, 影印本据南监本修作 “ 数 ”。 又 如《吴书》卷十八第三页后八行 “ 刁玄称以为奇 ”, 宋建本 、 北监本 、 汲古阁本 、殿本、 汪校 、孔 校均作 “ 刁 ”, 南监本作 “ 刀 ”, 影印本从南监本修作 “ 刀 ”。也有从孔继涵校本修订者, 如 《吴 书》卷十二第六页前一行注 “ 古有似同 ”, 宋建本 “ 有 ”字, 南北监本 、 汲古阁本 、武英 殿本 、汪 校本均作 “ 月 ”, 孔校本 作 “月’,, 汪治年批云 “ 钱氏《考异》即作月 , 又注即冒字 , 与日月之月 异 。”影 印本即从孔校修为 “月” 。 又有据元刻本 、汲古阁本及 孔校本修订者 , 如《吴书》卷十 九第十六页后五行注 “ 顾子嘿子真 ”, 南 北监本 、 殿本 、 汪校本均同宋建本作 “ 真 ”, 元本 、汲 古刻本 、孔 校本均作 “ 直 ”, 影印本修作 “ 直 ”。 在对待修版 问题上 , 张元济先生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 , 凡修版之处必有依据 。 《三 国 志》的修字数量与比例居前四史首位 , 尽管如此 , 修字的范围仍然是控制在最低限度 。从 修 改的具体情况看 , 所修之处基本限定在比较明显的讹夺复衍 。 从张元济先生在《校勘记》中 留下的个别批语来看 , 一切修改均 由张先生最后裁决 。如 《魏书》 卷六第十一页后五行 “ 帝 乃悦之 ”, 宋建本 、大 宋本均有 “ 之 ”字, 其他各本均无 “ 之 ”字, 汪治年批 “ 应涂 ,‘之’字无所 指 ” 。 又有某氏批 “ 改 ”。 张元济墨笔改为 “ 不改 ”。 可知修订之审慎 , 修与不修乃反复斟酌 而后定 。 又如《魏书》卷六第二十四页后五行 “ 欲盖而名彰 ”, 宋建本 、大宋 本 、 南监本 、 汲古 阁本 、孔校 本均作 “ 名 ”, 北监本 、 汪校本作 “ 弥 ”, 汪治年批 “ 改否乞酌 。”张元 济批 “ 尚可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30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8 02:21 , Processed in 0.65549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