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敦煌出土写本文献中可见 /冥 0字写成 /
0的例证。编号 S . 170的 5失名道经 6/当呼东方勾芒君、
南方祝融君、 西方辱收君、 北方吾疆子玄冥君、 中央皇上彭祖冯修君,,0
[ 4] 278句中的/ 冥0字, 即写成 /
0, 与
V- 4三国吴简的字形完全一样。
俗体 /
0产生的原因, 顾蔼吉在 5隶辨 6中辨析 / 冥 0字其它俗体 / 0、/ 0时略有提及。顾氏认为
是在/冥 0字上半部件 /冖0在隶变过程中出现形讹写成/宀 0, 再进一步讹变为 /穴0。
[ 5] 218此说有理。
至于俗体 / 0的下半部分部件 /具0, 笔者认为其形成的过程则是由/ 0的讹变形态 / 0、/ 0 进
一步讹变而来的。
其次谈意义方面。
/
0整理者释为 /窴0字, / 窴0音 ti n , 同填。 5说文解字 6: /窴, 塞也。 0/。又音 di n , 窴軨, 为春秋时
虞地之名, 见于 5穆天子传 6卷六。 5龙龛手镜 # 入声卷第四 # 穴部 6: / 窴, 音田, 塞也。又堂练反, 国
名。 0
[ 6] 506
从字书文献来看, /窴 0字的这两个意义在 V- 4简中显然说不通。而/
0(冥 ) 表示 / 夜晚 0之义, 最迟
从 5诗经 6开始就已有之。 5诗# 小雅 #斯干6: /哙哙其正, 哕哕其冥。 0郑玄笺: /冥, 夜也。 0汉魏南北朝以来
这一用法一直沿袭。南朝梁代何逊5七召 #治化6: /映景星于初冥, 聆凤音于将晓。 0
当然, 据秦公 5广碑别字 6的记载, 北魏正光五年 ( 524年 ) 5李超墓志铭 6中曾出现过 /冥 0字写成/ 窴0的
例子
[ 7] 177。然而这个例子所处的时代与三国时期的吴简已经相差至少二百多年, 当为汉魏时期的俗体 /
0
在后世的变体。
综合上述字形、 意义两方面的讨论, 笔者认为整理者释作 / 窴 0有误, 当依照原简楷定为 / 0, 即 / 冥 0
的俗体。
第二、 / 槾囗 0的问题。
V4简 /
0二字, 释文为/槾囗0。笔者认为释文值得商榷, 现申说如下:
首先说第一个字形。
这批简中出现了三大同小异的字形 /
0( V4简, 释为 / 槾 0)、 / 0( V5简, 释为 /檸 0)、 / 0( V55
简, 释 为 /
0), 整理者所给出的释文却各不相同。
笔者认为, 这三个字形的的释读, V4的字形没有问题, 但 V5 、 V55的两个字形释错了。先说 V55字形
/
0。该字形释错的原因在于左边的偏旁本是/木 0旁, 却被误识为 /火 0。其右边部件与 V4 、 V55两个相
似字形的右边部件基本相同, 但 V4字形右边部件被释为/ 曼0, V5和 V55的右边部件却被释为 /寧0。那么
到底是 /曼0还是 /寧0? 笔者的意见倾向于 /曼 0。
/曼 0和 /寧0二字在隶书中的形体极其相近, 容易混淆。下面两个字形列表是笔者搜集的 /曼 0、 / 寧0在
汉代以后文字材料中的一些形体。
(一 )寧字形体表:
楚 汉 简
帛书典
楚 汉 简
帛书典
楚 汉 简
帛书典
马 王 堆
帛 书 文
字编
简 牍 帛
书字典
简 牍 帛
书字典
汉 简 文
字类编
汉 代 简
牍 草 字
编
魏 晋 南
北 朝 简
牍 文 字
研究
S. 298
马 王 堆
战 国 纵
横家书
马 王 堆
竹 简 #
十问
马 王 堆
竹 简 #
十问
战 国 纵
横 家 书
一六七
居延简居延简居 图 二
八二
231 . 92
居59 .
34A
P175 隶
定 楷 变
义符变
5 太 上
靈 寳 洞
玄 滅 度
五 練 生
尸經6
59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