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于工者
,
不数数视
"
若朱氏彝尊之5曝书亭集)
,
钱氏大听之
5潜研堂集6
,
庶几可当之 而无愧也
"
间尝质诸年丈胡绥之先
生
,
因为言污阳卢慎之先生治学之纯深而兼工于文
,
既校刊丛
书数千卷
,
又为5三国志集解6
,
可与长沙王氏5汉书补注6相骆
靳
,
不朽之巨著也
"
余固已心识之
"
未几
,
胡丈即世
"
遗命编
次5邢演集林6
,
为商刊印之方于先生
,
因得通尺犊以奉教
,
并
时时踢读近作诗文
,
知其学术之湛深
,
文章之雅健
,
蔼然盎然
,
理明气和
,
盖积之厚者其光奕
,
于 以益信胡丈之言为不虚也
"
先生于5三国志集解6成书已二十年
,
近又编印其诗若文
,
而于
文仅删存五十六篇为三卷
,
题日5慎园文选6者邮示
,
并命序其
端
"
余既终读之
,
而益叹先生学之博而谦之至也
"
其文所述
,
约有三端
:
日论学术
,
则上下古今
,
持论 明通
,
言必有物
"
日述
文献
,
则 乡邦掌故
,
网罗遗佚
,
阐发幽隐
"
日叙恩义
,
则绸缪骨
肉
,
拳拳故旧
,
一往情深
"
而于文章则得承柞之神做
,
盖于陈
氏书渍渐者深
,
故虽无意求工而自然相似
"
要之皆真学问之
酝酿
,
真性情之流露
,
而非寻常易至之境
,
在先生自视虽若绪
余
,
而在读其书者必信其能传而久久而著如朱氏
!
钱氏之书
也
"
余赋性鲁钝
,
于学未窥涯埃
,
昔尝以5补三国兵志6求救于
先生
,
而宠以弃言
"
十余年来
,
邮筒往复
,
商量旧学
,
于先生学
问文章
,
略知一二
,
承命作序
,
迟回数月
,
未敢率尔
"
今墨板将
成
,
喜先生文即大行于 世
,
而益念5那康集林6之杀青无日
,
奋
笔序先生文
,
又 不禁感旧之思矣
"
一九五六年十月七日后学
吴县王欣夫谨序
"
孝营案
:
卢弼曾于
19 41年 (辛巳)为王欣夫撰5补三国兵志
序 6
,
序云
:/
丙子秋日
,
(胡)绥之南归
"
旋值兵乱
"
越时四载
,
故人
书来
,
谓生平纂著
,
年家子王欣夫谋刊布
"
余喜慰过望
,
已心识欣
夫
"
今岁得欣夫书
,
则践宿诺
,
为绥之刻遗集启事也
"
余与欣夫订
交本末如此
"0
又云
:
/
余因绥之得交欣夫
,
南北睽违
,
无缘良视
"0
52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