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三国志》解题
周 一良
《三 国志》陈寿
一撰
。
包括魏志志一作书
,
下同三十卷
,
蜀志十五卷
,
吴志二十卷
。
陈寿字承作
,
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
蜀汉时任东观秘书郎
、
散骑黄门侍
郎
。
人晋后任治书侍 御史
。
晋 太康元年平吴后
,
陈寿撰《三 国志
》
,
以魏为正统
,
但
他 的思想感情
,
仍倾向于蜀汉
。
关于《三 国志
》的宗 旨
、
体例和后人对它评论的当否
,
参看
缪锨《三 国志选注
·
前言
》
。
陈寿 的时代咀三 国不远
,
不少事是他听闻甚至及见约
。
魏吴两国都有官修史书
,
成为陈
寿撰述的依据
。
蜀汉 未立史官
,
但陈寿心怀故国
,
尽力搜求能得到的材料
,
如诸葛亮传中收录
了诸葛亮集目录和他 自己编集亮 集的上表
,
杨戏传中收录了杨戏的《季汉辅臣赞
》
,
都是《史
》
《汉》所未有的变例
。
《三国志》中包括董卓
、
袁绍等人的传
,
可与范哗《后汉 书
》比较对
照研究
。
提供日本古代史重 要资料的委人传
,
迄今为中外学者所重视
。
陈寿书取材颇广
,
但
漏略也不少
,
如 名王张仲景
、
发明家马钧
。
少数民族只收录了东北方面
,
而蜀汉的南中诸族
和孙吴的山越都 汁缺如
。
《三国志》以简练见长
,
而
“
裁制有余
,
文采不 足
”
清李 慈 铭
语
,
是其缺点
。
弥补《三国志
》这一 缺陷的
,
是宋裴松之
了
一
的《三国志庄》
。
裴 松之字 世
期
,
河东闻喜今 山西闻喜人
,
先世东晋时渡江
。
松之宫至国子博士太中大夫
。
他奉宋文
帝命 为《三国志
》作注
,
元嘉六年
‘
奏上
。
裴松之的宗 旨是补缺略
,
备异闻
,
纠 正 错
误
,
评论得失
。
他广 搜 博采
,
注中引书一百五十 余种
,
绝大多数今已亡佚
。
如陈寿只在武帝纪
和任峻传中各用了十三字和四十一字叙 述曹魏重要措施屯田
,
裴松之在武帝纪注中引用王沈
《魏书》的记 载
,
补充了一 百四十七字在任峻传 注中
,
引用《魏武故事
》所载曹操令以补
充枣低事迹
,
关于屯田育一 百八 十二字
。
裴注中 呆存的史料
,
质和量都不在原 书之下
,
同为
今天研究三 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
裴 注的字数约为本书的三倍
,
但亦有六十一篇传包括一些
重要人物的传没有注
。
关于裴注的评价
,
参看杨翼嚷《裴松之与三 国志注
》
,
载《中国史
学史论集
》
一
。
长期以来
,
《三国志》与《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并称为四史
,
受到重视
。
清
代学者赵一清
、
钱大昭
、
潘 眉
、
梁章银
、
钱仪吉等
,
都曾为《三 国志
》作注
。
民国时
,
杨守
敬的弟子两 阳卢弼字慎之
,
了
一汇集各家之注
,
并附自己的校勘与见解
,
编成《三
国志集解
》
,
书前有年 自序
。
卢氏创获无多
,
但鸿集旧注颇完备
,
地理方面尤详
,
是目
前最方便的本子
。
形三国志
》没有表和志
,
清代以来不少学者补撰
。
虽然材料基本上不出原 书和裴 注
,
但
经过分类排比
,
眉 目清醒
,
有关地理
、
职官的表志
,
尤 为有用
。
这类补表补志绝大多数收在
《二十五史补编》和《后 汉 书三国念补表三十种》
。
今肿 列有关《三国志的补表补志
》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