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1
“
尘世难%侍伏机
,
静驱猫犬闭柴瘫
。”
《汉语大词典搔然列举了
“
倚伏
”
的四条书证
,
但存在两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
1
仅仅交代
了原典的语义
,
没有注意到
“
倚伏
”作为雅
言词的词义
。
事实上
,
班固赋的
“倚伏”
指祸福转化之
机
#
李硕诗
、
曹寅诗的
“
倚伏
”
是雅言词
,
指祸福#李蛰书
“
倚伏之机
”
的
“
倚伏
”
也指祸福
。
第二个
问题是
1
义项不全
。
“倚伏”
犹言变化
,
屡见刊三国志》
,
献
汉语大词典肤收
。
查阅《三国志辞典》
,
我们不但找不到
“倚伏”
条
,
也查不到
“止 足”
、
“危滋”
、
“道
消
”
、“
致届
”
、
“匪
躬
”
等雅言词
。
该辞典《凡例》所谓
“凡书 中出现的难懂语词 均予
收录
”
云 云
,
显然只是编
写者的初衷而不是事实
#
事实剥三国志》中大量的难字
、
难懂语词根本就不曾收录
,
即使是已
收录的语词条目也存在不 少问题
。
请看
“
俊造
”
条
1
【俊造 学识造诣很深的人
。
《魏书
,
武帝纪》 建安八年修学令
“
丧乱已来
,
十有五年
,
后生
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
,
吾甚伤之
。
其令那国各修文学
,
县满五百户Α校官
,
选其 乡之俊造而教学
之
。”
把
“
俊造
”
解说成学识造诣很深的人
,
有望文生训之嫌
。令文
说
,
由于
“后
生者不见仁义礼让
之风
”,
所以要各县的
“
校官
”
选拔乡间秀士也就是所谓
“
俊造
”
到县校进修
#
如果
“俊造”
已是
“学
识造诣很深的人
”
,
那么这种人必然饱读儒家经典
,
不可能不懂得
“
仁义礼让
”。
如果我们弄清了
“
俊造
”
的词义是《礼记》
“俊士”及“
造士
”
的凝缩
,
就有可能做出接近语言事实的解释
。
鉴于大型辞书及专书辞典的问题
,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雅言词研究是中古汉语研究的薄弱
环节
,
本文就此略说一二
,
希望能为这方面的研究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
【%%十三经注疏 ?阮元校刻本!Δ
0
北京
1
中华书局
,
%Ε.Ε
0
%? 卢弼
0
三国志集解(Δ
0
北京
1
古籍出版社
,
% Ε, .
0
仆
4
34 Φ 9
: 4
Γ95Η
6Ι9;
+
7
5
9:
升 7 4
己尤动而功5
?三国志!
节几丁Β9 :
一8Κ 6
? ;
】
6月旧9阅
3 45 46 7 ;
8
9 :拓 >
4
0
ΛΚ山川 Κ川Μ 4拍9 Η
,
Ν86 :
= 8
6 Ο ? ? 摊
,
Χ址: 6 !
) Ι
5晓比1
(:
4 + :7 6 5
+
5 6 :
= 5
,
8
4
7 4 Φ 9
:
4
4即7 4559+:5
6 7 4
6 ; >6
Η94767 ΗΠ>
+
Φ 69
+ :5,84
Θ7 +
> 4
5Ρ ΦΦ +
7 Σ
9:=
:
7
5
64 4 +7
9:=
+
94 767 Η
,
6 6 9
+ : 5
0
矶咖及阳朋守? 魏晋!
6 5
6
Θ7 +9Τ4
声7 9+
+ Φ7 4 Φ 9
:4 95Η 6 Ι 94
+
记
,
0
Υ 8
7 +
>= 8
8
4
。>Η+ Φ
乃溉
尤动流叼,
?三国志!
,
4
46 :
86
Μ 4
6
Ι 4 4
7> :4 7 5
6 :
9叱Ρ Φ 8
44 Θ7 4559Μ4486 7 6 ;
47 95 945
6 :
84+ 7
肠Ω
9+ :
6 Μ 5
Ρ Φ
8 4
7 4Φ 9
:4 4 Θ74 5 59+ : 5
0
Ξ4ΗΨ
+ 751
乃肥
4
招‘山功
忍
?三 国志!#
8495Η 6 Ι947 4 Φ 9: 4
4 Θ7 45 0
9+ :
5
#+7
5一Φ +
7 Σ
69+ :1
84
4
Θ7 4
5 59Μ 4
;867 6;47 9594 5
(作者简 介吴金华
,
男
,
江苏南京人
,
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
主要从事古汉语研究
。
【资任 校对
1
舟人】
? .年第?期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