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到了南北朝的南朝宋文帝时,即命中书侍郎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
裴松之完全知道《三国志》的语言文字并不艰深难懂,他的作注,所
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书比较少些,主要是补充或引证。用他自己
的话来说,是“上搜旧闻,傍摭遗逸” 。他所引用的史学著作,据缪钺先生
统计: “则为一百五十余种,其中有百分之九十几现在早已亡佚。 ”由此可
见,裴松之为保存三国史料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在,试举三个世人多以为完全出于罗贯中虚构的例子,以说明裴松
之注《三国志》的影响:
一、京剧《捉放曹》 ,题材来源于《三国演义》 ,但罗贯中没有杜撰故
事,所据乃自裴松之所引的两部书: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
以为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悽怆
曰: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遂行。
二、京剧《华容道》 ,题材来源是《三国演义》 ,其部分内容,也是根
据裴松之所注的《山阳公载记》 :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陷泥中死者甚众。 ……
则曹操兵败赤壁之后,在华容道受困确有其事。罗贯中根据这一情景,
虚构了关羽奉命在此阻击,曹操已临绝境,关羽为报当年在曹营所受礼遇
之恩,佯作摆开一字长蛇阵,让了曹操一条生路。这一虚构在一定程度上
也还符合逻辑推理,既描绘了关羽的性格,也使曹操再一次露出了狼狈相,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