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论证二:为什么在蒋大器之前,从没人提及过罗贯中?
蒋大器在序言中写道: “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
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藏否,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胸矣。 ”
如果“书成”是指罗贯中此书写成时,那为什么在蒋大器之前的一百
多年时间,一直没有人肯定地说过,就是罗贯中写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
甚至,连一丁点提到过这本书的文献也找不到?
论证三:蒋大器与罗贯中相差一百五六十岁,为何两人对小说的理解
完全一致?
在蒋大器序文的后一部分,蒋大器写了他对于小说主题思想的阐述、
故事线索的勾勒以及对书中正面反面人物的评价,这些与小说内容完全合
拍,简直就是作者对小说的一番“自我介绍” 。
而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归纳这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且“归
纳”得与正文完全一致,工程量着实浩大,对小说内容、架构、细节的揣
摸和捕捉的功力,不可谓不高。
专家的疑问是:蒋大器对小说的理解,为何会与作者如此的一致?
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是蒋大器的“障眼法”
通过以上三个论证,自然会出现一个问题:既然蒋大器就是原书的作
者,他为什么不直接说明,而要在序言中称其作者是“罗贯中”呢?
对于这桩“版权疑案”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艳是这么解释的:
在蒋大器那个年代, 这类话本小说还属于 “街谈巷语” , 难登大雅之堂。
元明时期,整个社会对小说作者不重视,写作诗词和散文的文学家更有地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