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做 愚蠢之事的缘故
。
同样
, 作者不 同程 度肯定 的 主要人 物
, 主要 也 不是 因 为他 们具 有某
种思 想倾向或品德
,
而是着 重写他 们的智慧和才 能
。 曹 操
、 刘 备
、 孙 权 的形象
,
分 别为
魏
、 蜀
、 吴三 国开 创者的形象
,
共 同 特点是 他 们都 以人才 为 本
,
崇 智尊才
,
招贤纳 士
。
作者写曹操始终抓住 两个 方 面
, 既写 他是
“治世之能 臣
”
, 又 写 他 是
“乱 世 之 奸雄
”
,
“能臣
,
也罢
,
“好雄
” 也罢
, 核 心乃是曹 操的才 智
。 刘备貌似长 者
, 实为
“果 雄
” , 自知不
如 曹操
,
所 以
“每与操相 反
, 事乃 可 成”
。 这 正是 刘备的才 智
, 也 是刘 备的灵 魂
。孙 权 的形
象是
“聪 明
、 仁 智
、 雄略 之 主
”
,
核 心仍 为才智
。
作者精 心 塑 造
、 极力 歌颂 的人物是诸
葛亮
,
未 出世 之 前
,
极 写其才 智之 名高
,
既 出世之 后
,
极 写其才 智 之用 妙,
刘 备求之如
鱼得水
,
曹操 深悔未 搜 得其妻小
,
周 瑜 恨 其并生 于世
,
司 马 鼓乐 其死 而 高 枕 无 忧
。
这
都是因为孔 明的 才智胜 过他 们 的缘故
。 作者将 孔 明描 写成 最 有知识
、
最有才 能
、 最 有 智
慧的人 物
,
简直 成为 小 说的 主角
,
成为 智慧 的化 身
。
作者写 推 荐孔 明的徐庶
,
赞助 孔 明
的庞统
,
也是大写 其才 智超群
,
但形 象不如 孔 明高大
,
主要不 是 因为他 们机 遇不 好
,
而
是 因为他 们 的才 智不如 孔 明的缘 故
。
“既生瑜
,
何 生亮 ?
” 这 是 作者 对周 瑜尊 智重才 的心理 描 写
。 全 面看周 瑜
, 为 东吴
,
他 思才若 渴
,
荐 才 唯恐 落 后 ,
对 魏
、 蜀
,
他忌 才若 仇
,
阴 谋诡 计
,
无所 不用
。 他 坚信孔
明之才
“胜吾十倍
”
,
希望 诸 葛瑾说 服孔 明 留 下,
留之 不住
,
则 欲害 之 ,
害 之不 得
,
又
受
“ 三气
”
,
才长 叹 天不助 己
。 鲁 肃 比 周 瑜有 远见
,
对此
,
毛宗 岗 有 很 好 的 评 议
:
“惟鲁肃 之见与孔 明合
,
而周 瑜 之见 与鲁肃殊
。 肃方 引孔 明之 相助
,
而 瑜则 欲 杀孔 明 ,
肃方 引玄 德 以相 助
,
而 瑜 又欲 杀 玄德
。 是 瑜 不及 肃远矣
。 虽 然
,
肃知 玄 德 与孔 明之为 人
杰
,
故 欲 得之 以 为援 ,
周 瑜 亦 知玄德
、 孔 明之为 人杰
,
故欲 杀之 以绝 患
。 天 下非人杰 不
能 知人 杰
。
呜乎 !
瑜亦 人杰哉 I
”
( 第4
5 回毛 评 )
作者写陆逊
“ 名 虽儒 生
,
实 有 雄 才大
略
。
” 阐 泽识 别他 的才 智于未 显 露之 时
,
孙权 重 用他的才 智 于争 议 之 中
。 他 受命于危 难
之 际
, 忍辱 负重 以 待 战 机
, 以 料敌 决胜 的方略 服众 ,
在 消灭 刘备七 十五 万大 军 之后
,
为 防
魏国 袭击而及 时撒兵
,
这是 作者塑造 的胸怀大局 而又 智勇 双 全的儒将形 象
。
诸葛 亮 的另 一对手 司 马熊
,
同样 是文 武全才 的人物
。 他 虽屡 败 于孔 明
,
才 智在孔 明
之 下
,
但仍然 给读 者留 下能 忍辱 负重
、 有 远见 卓 识
、
最终 拖 垮孔 明 的高人形 象
。
同 时
,
在作者笔 下
,
武 将有勇 也 是 人才
,
写 出不少 有血 有 肉能征 惯 战的有勇之 夫
。
一 旦武 将有
智
,
则 备受作者赞扬 歌颂
,
如 张 飞计取
、 义 释严 颜
, 张 辽威镇逍 遥津
, 甘 宁百 骑劫魏 营
,
徐盛 用火 攻 之类
,
说明作者崇 智胜 于尊才
、
斗 智胜 于 斗力的 思 想是 十分 明显 的
。
“ 武勇
智术
,
瑰 伟动 人
”
( 鲁迅语 )
,
名 臣 良将 辈出
,
奇才 异 能接踵
,
计谋 无穷
,
智慧 无尽
,
“江 山如 画
,
一 时 多少 豪杰 I
” 事实 上
,
《
三 国 演义》 所描 写 的主要人物
,
六百年 来一
直 被人 民所称道
,
主要不 是 因为他 们具 有某 种思 想倾 向或品 德
,
而 是 因为他 们 有智识
,
有智 慧
,
有才 能
,
很完 满地体现 了作者崇 智
、 尊才 的主题 思 想
,
因而可 以 给读者提 供大
量的知识
、 智慧 和力 量
。
( 本 文 责任 编 挥
叶 伯 泉)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