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现 象的
。
保 留
,
本身就 是 一种慎审
、 批判 的态度
。
我们 注意 到 三 国统治者 虽不责 难 寡 妇 再
嫁
, 但对 立志 守节的寡妇却是极 力赞扬 的
。 孙权弟 孙翔为 伪览 所杀
, 妨 览又欲 霸 占孙翔 徐
氏
, 徐氏设计 杀死仇 人
,
“江东 人无 不称 徐氏之 德
”
, 史 官诗赞徐 氏
“ 义节 俱 全 守 此 妻
身”
,
毛 宗岗也盛 赞其
“才 节 双全 世所无
”
,
孙权 遂
“取 徐氏归 家养老
”
。 归 家养
老
,
换言之
,
守节也
。 夏侯令女早 寡无 子
,
夫 家又 被司 马 氏灭尽
,
其父几 次劝 其改嫁
,
她截耳不听
,
毁容不从
,
立 志 守节
,
并 言改嫁为
“ 禽兽之 行
”
。 司马 游尽 诛曹爽 三族
,
却独留此女
,
尊其守志
,
还 额 外
“ 听其乞子 以养
,
为 曹氏后
”
。
同样做寡女
,
改 嫁者
,
邹氏乱军 中 下落不 明
,
樊 氏被斥为
“ 便失 大节
”
,
甄 氏后来失宠而 入 冷宫
,
吴 氏很快又
守新寡
,
这 样的结局
,
是 喜? 还 是 悲? 守志 者
,
虽 说无夫
,
终不失家
。
三 国统治者如 此
对待寡妇 的 态度
,
不 是很分 明吗 ! 他们极 力赞扬的
,
仍是终身 守节
。 不过
,
鼓励也好
,
赞扬也 好
,
守 志 者实际是 被打入 另一 个地 狱
,
即去做封建礼教压迫 下 的活 鬼
。
从 历 史真实来 说
,
至 少 在汉 末到晋初 这 一段历史 过程 中
,
对 于寡妇再 嫁人 们并不 责
难
。 宋明 以降
,
寡妇 再 嫁就 要 冒极大 的 舆论风 险
,
因 为这 个时期理 学正盛
,
正史 方 志正
在为越来越多的节女 烈妇扬名立 传
。 所 以 《三 国演义 》中的寡妇 婚姻
,
反 映着特定历 史
时期
,
即 《三 国演义 》所写的三 国 时代
,
及其成书的宋元 之 际
,
再 到毛 氏父 子为 其加 工
润色的 清初
,
实际包括整 个封建时代
,
人 们关 于寡妇 问题 的 思考—
一 个极其矛 盾 的思
考
,
这才出现 《三 国演义 》 在写寡妇婚姻时既 尊重历 史
,
而又保留的 态度
。 这个思考 有
其深远意义
:
在宋 明以后 的 末期封建社会
,
道 学 家用 理学这把软 刀子 扼 杀寡妇 对人类正
常生活欲望的追求
,
三 国统治者则强 行把她们拉 上 自己 的战车
。 寡妇 真是 从 无 出 头 之
日
,
无论 于历史真实或艺术真实
,
她们都是封建政治 的牺牲 品
。
男女婚姻是古代 文学 中 一 个古老而不 朽的题 材
,
对 于封建婚姻 的 实质
,
古 代 众多 爱
情作品
,
大 致从 两 个角度来 揭示
,
或 从几 对青年男 女艰难 的结合中
,
反 映封 建婚姻 制度
对人们 爱情 自由的 束缚
,
或从 揭 露封 建家长扼 杀青年男女追求爱情 自 由
,
来显 示 封建婚
姻 制度 的罪恶 力量
。 制度 是社 会政治的具 体化
,
古代 文人 正是从 不 同的婚姻现 象中来反
映不 同时期特定的社 会政 治现 实的
。 几 对青年男女
,
几 个封建家庭
,
背景 未 免 有 限
。
《三 国演 义 》 则直 接在一 个 极其复杂多变 的政 治
、 军 事斗 争的 背景中来 写婚姻 问 题
,
并
有意地 从 刘备
、 孙 权
、 曹 操这些 主宰一 个时代 政治风 云的 人物
,
即封建婚姻制度 制定者
的 角度
,
通过 他们 残 酷推 行这 一 制度的描写
,
深刻 揭示了 封建婚姻政 治性的实质
。
政治婚姻 以双 方 的政治利益为 基础
, 服 从 一定 的政 治 目的
, 双方的 爱情要求是 次要的
甚至是不允许的
。 这就决定 了三 国婚姻悲 剧的 必然性
。
《三 国演义 》 中的 婚 姻
,
不 论
是 貂 蝉 易夫
,
还 是孙刘联 姻
,
或者几 个寡妇的婚姻
,
作者几 乎全 部以彻底 的悲 剧来 完
成每场 政治婚姻的结局
,
不要 任何虚假 的伪装
。 这就 更直接更真实更 深刻 地揭 示 了封建
政治婚姻的 罪恶 性和残酷性
。
《三 国演义 》所反 映 的婚姻 问题
,
是古 代妇 女对其 悲 惨 的
婚姻命运极为沉痛的一 次呼 喊
。
、
:
毛宗岗修订评刻本 《三 国 演义 》第 八 回回 前评语
。 第三 十八 回
。
:
《三 国志通俗 演义 》卷八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