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夏 社 会 科 学
1 0
8
0 年 第
5 期
总 第
3 6 期
诸 葛 亮
:
传 统 文 化 心 理 的 产 物
王
枝 忠
诸葛亮 是 《
三 国演义 》 作者最 着 力刻画 的 一个 人物形 象
。
尽管 在全书 1 2
0 回 中
, 他迟 至第
3
8 回才正式登 台亮相
, 又 在 第1 0
4 回 就 因病 死而退 出 了小 说正式描 写 的范围 ,
尽 管在 汉末 至晋
初 这一百多年里
,
诸葛 亮在政 治舞 台 上实际只 活动 了二 十几 年
,
《
三 国演义 》 也只 写 了 他 自
2
7 岁初 出茅庐 到 5
4 岁星 陨归天 这 2
7 年 间的事迹
,
跟百余 年相 比
,
不 过四 分之一
。 但 是
,
正如
许多论者正 确指 出的那样
,
诸葛 亮 是这部煌煌 巨著实 际上的主 角
:
“三 顾茅庐前 群雄 纷争
,
是前奏
,
替 孔明 的主戏布置 气氛
,
待 他一死
,
兴味 索然
,
那 种 收场 是快 速而潦草 的
。 似
乎 罗贯 中的意思 是专门塑 造这么个 领衔主 演的角 色
,
以 为汉末九 十一 年间时事 的总纲
,
伸不
致后 人对此手 忙脚乱
。 熟 习 孔明的 一生
,
便 等 于窥知三 国始末 的梗概
。
”
( 张火庆
:
《两朝
开 济老 臣 心—
三 国演义 中的诸 葛亮》 )
因此
,
在诸葛 亮这个人 物身 上充 分体现 了作者 的创
作 意图
,
他 确乎也 是塑造得 最成功 的一 个人物形 象
。 不 但如此
,
而且在 《
三国演 义》 成书 以
后六 百余年 间为历 代广大 读者接 受的历史 表明
,
诸 葛亮 也始终 是最 受欢迎的 人物形 象
。 无 论
说他 是
“季 汉三杰
(关羽
、 诸葛 亮
、 张 飞 )
” 之一
,
还 是把 他与关羽
、 曹操并 称为
“三 奇三
绝
”
,
都 清楚表 明了这一 点
。
这确乎 是很 有意思 的文 学现象
。 拙见 以 为
,
作 者和读者 在诸 葛 亮形象 上所 以认 识 这么一
致
(当然 未必完全 等同 )
,
最 重要的一 个潜在 因素
,
乃 在于
《
三 国演义 》 里 的诸 葛亮 形象实
是我国传 统文化 心理 观照 下的产 物
。
它在罗贯 中写作 《
三国演 义》
、塑造诸 葛 亮形象时
,
冥冥
中起着本人未 必 意识到 然而却 是十分 强大 的作 用
,
同 样也在 各个人 阅读 《
三 国演义 》
,
认同
诸葛 亮形 象时
,
发挥 了极其 巨大 的威 力
。
那 么
,
传统 文化 心理在诸葛 亮 这个 人 物形象的塑 造方面 具体表现在哪 些地方 呢 ?
或 者
说
,
《
三 国演义 》 里的诸 葛亮 形象 是怎样在传 统文化 心理 的作 用 下塑造 出来 的呢 ?
它首先 表现 在诸葛 亮 出山的描 写过程 中
。
中国传统文 化 心理所孕 育 出来 的知 识分子
,
基本上可 以 分为 两种 类型
:
一种 是受老庄 思
想影 响
,
看破 红尘
,
鄙视功 名
,
对社会
、
对人生持 消极 出世态度
,
无意 于在世 上 干 什 么 事
业
,
另一种 则受儒 家思想熏 陶
, 抱着积 极入 世的态 度
, 希望有 机 会充 分发挥 自己 的文 韬武略
,
干一番 治国平 天下 的不 世伟 业
。
这后一种人 向往 的是
:
“学成文武 艺
,
货 与帝王 家
。 ”
“ 了却
君王 天下事
,
赢得生 前身后 名
。
” 所 以哪 伯因某种 原 因没 出山
,
也 总是
“身 在江海 之上
,
心
居乎 魏 阔之下
”
。 他们 即便 处 深山
、 伏草 莽
,
也 始终没有 真正做 到两耳不 闻窗 外事
,
一 心甘
当羲皇 上人
。
当然
,
由于他们 对 自己所抱 的期望 值甚高
,
而且 总是很 自负
,
所 以对于出处之举
,
也就
~
邸 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