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上正是诸葛亮
“借
” 来的风
。 程显 又提醒曹操
,
操笑日
:
“冬至 一阳生
,
来复之时
,
安得无东南风 ? 何足为 怪 !
” ⑧ 这就 清楚 地 表明
,
诸葛亮的
“祭风
”
,
不过是 较好地 掌
握 了 自然规 律而 已
。
最能 显示 诸葛亮聪 明才智的恐 伯要数
“草船借 箭
” 和
“ 空城计
” 了
。
“草船借箭
” 在
《
三 国志
· 吴 主 传》
裴注 引 《
魏略 》中 记在 了孙 权身上
,
《三 国志平 话 》
中 记在 了周 瑜J矛
上
,
而且都 是偶 然 的巧 合
。
《
演义》
不仅将借箭移植 到 了诸葛亮身公
而且将巧 合改 变成
了有计 划
、
有准 备的行
动
。
周瑜 以十 天之 内监 造十万 支箭来 刁难诸 葛亮
,
不 料 诸葛亮早
已成 竹在 胸
。 你看他 从容 镇定
、 按 部就班
、 不 慌不 忙
,
仅 三天时 间就
“借
” 来了十万余
支箭
,
谁 能不佩 服 他 那超人 的 智慧 呢 ? 而且
,
诸葛亮的行 动 有着充分 的科学根据
,
决非
凭着 侥幸
。
他对 迷 惑不解 的鲁肃说道
:
“凡 为将 者
,
不通 天 文
,
不 识地 理
,
不 知 军情
,
不
晓 阴阳
,
不 看 阵 图
,
不 明兵势
,
乃 庸才也
。
亮三 日前
,
算定 今日大雾
,
因此敢 取 巧而办
之
。
” 《
演义 》
赋予人 以多么巨大的聪 明才智 !
至 于
“空城计
” 之事
,
裴松 之 根据确凿
的史料
,
证实诸葛亮并没有设过 此计⑨
,
《三 国志 平话 》也 没 有写这 一情节
。 然而
, 《
演
义 》却让 诸葛亮在 失利 的情 况下
,
成功地运 用 了
“空城 计
”
,
目的 也无非 是要 标 举人 那
神鬼 莫测 的机智 聪 慧
。
食 ( 演 义 》注 重人 的实 践能 力
,
认 为只 有 那些能 将理论和 实践相 结合 的文 臣 武将
,
才
最 有成功的希望
,
而 那些 虽然熟 读兵 书
,
却不 知 灵活运 用 的人只 能 遭 到惨败
。
那位 自诩
“深 通 谋略 ”
、
“熟知兵法
” 的马傻
,
张 口是
“兵 法 曰
”
、
闭 口是
“孙 子 云
”
,
然而 当
魏 军 围困
,
切断 水源 时
,
便 束手 无 策
,
乱 了阵脚
。
另 一位 儒将陆逊 却大不 一样
,
他 虽然
也 被人 视为
“ 一介书生
”
、
“黄 口孺 子
”
,
却 没有丝 毫 的 书呆 子气
,
对 书本上 的兵法
,
绝不 机械 照 搬
,
从而夺得 了彝陵之 战的胜 利
。 大 获全胜之 后
,
他 并未被 胜 利冲 昏头脑
,
料定 曹兵 会乘机追袭
,
立 即率军 凯旋
。
《
演义 孙在奉刘备为正统的前提下
,
却能让 陆逊
的才略胜 过 刘备
,
虽 出于对 历史事实 的尊重
,
但也 足可 以 见 出罗贯 中是如何突 出人 的主
观 力量 了
。
《演 义 》
不 满 足 于将人 的能 力仅仅停 留 于对 外部 世界的 认识 水 平上
,
而且 还 深入 到
人 的 内心 深处
,
去 分析
、
把握人 的内心 活动
。 赤 壁之 战 中的诸 葛亮
,
简直 就是 一位 绝 好
的心 理学 家
,
他 洞悉 东吴君 臣上 上下下 每 一个 人 的心理 世界
,
恰到好处 的对 症 下药
。 他
只要 略加 观察
,
便 可 以把 握住 每 一个人 的 性情
、 气质等个性 心 理特征
,
分别 采取不 同的
心理 战术
。
他
“舌 战群 儒
”
、
“智 激孙 权
”
、
“智说 周瑜
”
、
“计 伏 周瑜
”
,
向东吴君
臣展 开 了有条不 紊 的心理 进攻
,
终 于建 成并 迅 速巩 固 了
“ 吴 蜀联 合
,
共 击曹 操
” 的 局
面
,
为赤 璧之 战 的胜利 奠定 了基 础
。
《演 义 》
将 人的认识能 力 由外 界 客观 事物 扩 展到 了
人 的 精神世界
,
这 是对 人认识 和把 握 的一个 进步
。
二
《
演义 》
表现 出来 的上述特征
,
与中 国传统 文 化心 理有 着 密切关 系
。
占中 国文 化主
导 地 位的 儒 学便对 人 的价 值给 予 了高度 肯定
。 孟 子认 为
“万物 皆备 于我
”
,
荀子 认为人
可
“参与 天地
”
,
董 仲 舒认为
“天 地 之精
,
所 以生 物者
,
莫 贵 于人
”
,
戴震 认为
“人 之
才
,
得天 地之 全能
,
通 天 地之全德
”
。 这 些论 述都在 于说 明人 与其 他万 物 相比
,
具有无
· 碑
9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