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赤壁之战再辨
(0 次评价)6212 人阅读0 次下载
廿 训 第三个疑点 , 或许有人还 会说道 : “曹操赤壁 初战 失利后 , 难 道就 不会等待援军 , 以便同孙昊 水 军进行战略决战 么? 我 认为 , 这不 可 能 。 理 由 如 下 : 曹操从南征大军中抽 出的五千精骑 部队 虽然 初 期具有高 昂 、 勃发 的战斗力 , 但长时 间的强行 军劳 累和正值南方署 热季节 , 使 来自北方 的曹军士兵染 上 了可伯的流行 病 , 从而严 重地摧残了曹军士兵的 战斗愈志 . 诸葛亮聪敏地 看 出了 这 一 点 , 他 说 : 曹 军已是 “ 强弩 之 末 , 势 不 能 穿 鲁 编 者也 . ” ( 见 《 三 国志 · 蜀书 。 诸葛亮传》 ) 这 样 , 到达赤 壁 的曹 军无论 在数量上 , 还是在质盘上都 远不如孙 吴 水军 。 从孙 吴方面看 , 既然 他们 自己已经在局 部 上 获得了军事优势 , 那 么 当然应该再接 再厉 , 迅速 打败 康弱的曹军 . 从曹操方面 看 , 既然 已来不及调 遗 援军 , 又无 力继续作战 , 唯一 最明智的合乎逻辑 的选择 , 只能是这样 : 烧 船 , 尔后 撤退 . 综上所述 , 曹 军投 入到赤壁之战的兵力并不 是 曹军全部 , 而只是曹军的小部分或极少 部分 , 因而 赤 壁之战就不是大战 , 而只是小战 . 证 明赤壁之战是小 战的根据 , 除了我在 《 赤壁 之战辩》 一文中 列出的那 些史料之外 , 我们还可 以 列 出几条 , 进一步补充说 明 : 其一 , 曹 操赤壁撤退 后 , 周瑜率军数 万进围江陵 , 留屯江陵的曹军大将 曹仁从守军 中募得三百壮士 与孙 军大 战 , 多次打退 了周 瑜的进攻 ( 见 《 三国志 · 魏 书 · 曹仁 传》 ) . 这条记 载说明 : 首先 , 曹仁率领的守 军无疑 是在 曹 操顺江东下后 , 作为后 续部队进驻的 , 而且数里 并 不多 , 其次 , 曹 仁军队的战斗力强于孙 军 , 不然就 不能多次打退数 量居优势的孙 军 。 试 想 : 如果真有 曹军赤 壁大败 , 几十万大军死 的死 、 伤的伤 , 那 么 曹仁部队的战斗力能丝 毫 不 受 影 响 、 不 被 波 及 么 ? 其二 , 曹操 从江 陵撤退后 , 留 下 一 大 片 “ 真 空 ” 地带 , 孙权亲信备肃 主张把这 些 地 方 借给刘 备 , 他说 : “将军虽 神 武 命 世 , 然 曹 公 威 力实 重 , ” 一 。 . ( 见 《 三国 志 · 吴 书 · 鲁 肃 传》 注 引 《 汉晋春秋》 ) 请看 , 在所 谓的 “赤 壁大战 ” 刚刚 过 去不久 , 作为赤壁之战 的主要参加者之一的. 肃 却依然承认曹操 “威 力实重 ” , 这不是足 以证 明曹 操并没有因赤壁 之战而 蒙受很 大的损失 , 他不是仍 然 “威力实重 ” 吗? 倘若真有曹军二十余万部队演 败 , 那鲁肃 也根本用不着提 出 “ 借地与刘备 , 多树 , 操之敌 ” 的上策了 , 孙吴 军队何尝 不可以趁势进 牢襄阳 , 幸下许昌 , 为 “汉家 除 秽 扫 残 ” ( 周瑜 语) , 建立恢复汉 室的彪炳 业绩呢 ? 何故 偏偏要守 此江 东一隅 , 终其一生 呢 ? 其三 , 赤壁 之战的另一 主要参加者刘备 也曾说 过 : “议者见曹操 失利于赤 壁 , 谓其力屈 , 无 复远志 也 。 今操三分天 下 已有 其 二 , 将欲饮马 于沧 海 , 观兵于 吴会 , 何肯 守此坐 须 老乎 ? ” ( 见 《 三国志 · 蜀 书 · 先主传》 注 引 《 献 帝春 秋》 ) 这 段话表达 了两层 意思 : 曹操是 “ 失利 于赤 壁 ” , 而非大败 于赤 壁 ; 尽管赤壁 之战使曹操 吃了点小 亏 , 但 曹操仍然拥有不 可小视的 政治和军 事实力 . 其四 , 《 三国志 · 魏书 · 满宠 传》上说 : “建 安十 三年 , 从太祖征荆州 。 大 军还 , 留宠行 奋 威将 军 , 屯当阳 . ” 这说 明 , 曹操大 军级然 参加了 平定 荆州 , 但未介入 赤壁 之战 , 从而 又 证实 了 曹操 投入在赤 壁之战的兵力只是小 部 分 , 而 非 全 部兵 力 , 否则曹 军主 力又怎能得 以安然归还 呢 ? 纵 观所有的历 史性或决定性 的大 战役 , 都必须 具备 以下几 方面 的条 件 : 战争的全 部过程 , 一般要 经过长 时间的准备和酝酿 , 一般 地要有 “ 序幕 ” 或 前奏 , 战场发生地一般选择在 具有战略价值或 战术 价值的地方 , 战争双方均有大 量的 、 复杂 的 、 频 繁 的背 景活动 . 而赤壁 之战就 不 是这样 . 因此就 难以 说赤 壁之战是一场历史性 或决 定性 的战役 , 是 以少 胜多的典 型战例 。 至于 过去许多 人把赤壁 之战 说 成 是 “ 对 魏 、 蜀 、 吴的形成产生 了决定性的影 响 ” , “ 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 ” 等等 , 那也是 缺乏根据的 看法 。 因为赤 壁战后 , 还有 好些军 阀 势 力 及 其 地 盘 存 在 , 益 州有刘 璋 , 汉 中有 张鲁 , 西凉有马超 、 韩遂 等 , 而 刘备 当时仅得弹丸 之地 , 立国的希望 尚遥遥无期 , 怎么能以此作为划分三国 时代的分 水岭呢 ? 只有孙 刘彝 陵之战前后 , 魏 、 蜀 、 吴三 国才先 后 亮 出 国 号 , 各自成为独立的政治 、 军 事 、 经 济的实体 , 各 自的势力 范围也基本明确 , 具备鼎立局面所 需的种 种条件才完全 成熟 . 现 在 , 有 的学者 主张把彝陵 之 战作为三国 鼎立的标志 , 我完全同 意 , 它 符合历史 、 的真实状 况 . 二 、 关于 赤壁 之 战 是否遭 遇 战的 问颐 对这个问题 , 我 们应 当从曹操和孙权 两个方面 探讨 。曹操方面的情 况 , 上边已述 , 下面 , 我 们再 来看 看孙权方面 的情况 , 以期获得全面而丰满 的认识 . 一 3 1 9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20-03-25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59 , Processed in 0.3997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