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学
月
刊
一 九九 六年
第 二 期
论 曹 魏 太 和
“
浮 华 案
”
王 晓 毅
魏 明帝 曹 欲太 和 年 间
, 一 些 刚 刚步 入 仕
途的贵族子 弟云 集于 京师 洛 阳
, 聚众交游
、品
评人物
、 清谈名理
, 风 靡 于上流社 会 的青年知
识群体中
。 这在 朝中当权 的建安 老 臣眼里
, 无
疑属 于 危害社会稳 定而 应当取 缔的非法 结社
活动
, 按 当时 的罪名 叫作
“浮华 交会
”或
“ 浮华
朋 党
” , 因此 最终 导 致 了镇 压 这 种活动的
“太
和浮 华案
”发生
。 其 实
, 这 次
“ 浮华交 会
”风潮
的发 生并 非偶 然
, 它 是魏晋 玄 学 思 潮 即将 到
来 的前兆
, 正始之音 的序曲
。 遗 憾的是
, 学术
界 一 直未对 这一 事 件进 行全 面 系统 的研究
,
而 这对揭 示曹魏前期社 会 政治 势力 的变化
、
士人文化 心态 的动 向与正 始玄 学 思潮形 成 的
内在 联 系
, 有着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
早 在 魏 明 帝 刚 刚 登 上 帝位 的太 和 初 年
(公元 2
7 年 )
, 青 年知识 分子互 相 交游 清谈
的风气就 已见端倪
。
u
( 荀集 )太和 初
, 到 京 邑
与傅暇谈
。 报 善名 理 而集尚玄远
, 宗致虽同
,
仓卒时或有 格 而不相 得 意
。 裴 徽通 彼我之 怀
,
为 二 家 骑 释
, 顷 之
, 架 与 暇 善
。
夏 侯 玄 亦
亲
。 ”① 有些学 者认为
, 文 中
“善名理
” 的傅罐
与
“ 尚玄远
”的 荀集 之 间的争论 是 礼法之士与
玄 学 家的 争论
。 这种看 法很 难成 立
。 《
世说新
语
· 文 学 第 四 》
转载 上 述 事 件 时
, 称傅报 为
“ 善言虚 胜
。 ” 可 见
, 名理 与虚 胜 含义 相 似
, 都
指 用 形名方法探求 事物 的道 理
, 即有 形 事 物
中的
“道
” , 而 荀桨 的
“ 尚玄 远
” 大 概是 喜欢 研
究天地 之 外 的
“ 道
” , 总 之
, 两 人 并 无 根 本不
同
, 仅是 认识 角 度 有 差 异
。
正 因 为 双 方
“ 宗
致
”相 同
, 所 以裴 徽才能调合双 方观点
,
“释二
家之 义
, 通 彼我 之怀
, 常使两 情 皆得
, 彼 我俱
畅
。 ”② 达 成 一致见解
, 最 终成 了 思想 上 的好
朋友
。 荀架和裴徽都是著名的玄学 人物
, 对他
们的 思想 事迹
, 后 面还要 涉及
。 在太和 时期
,
这种交 游 清谈中最 著名的领 袖人 物还不是他
们
, 而 是何晏
、夏 侯玄
、邓 肠
。
是 时何晏 以 材辩 显 于 贵 戚之 间
, 邓甩 好变
通
, 合徒党
, 裔声 名于 间阎
, 而 夏侯 玄以 贵 臣 子
少有重名
, 为之 宗主
。
《
三 国 志
· 魏书
· 卷 二十一
· 傅暇传 》
注引《
傅子 》
。
从 《
傅子 》
以上 评述 看
, 何晏
、 邓甩 和夏侯
玄三 位 活跃人物 的 特点 和作用各不相同
。 何
晏 似乎 以 思 想家形 象 出 现
, 以其 突 出 的
“材
辩
”
—
对 人材 间题 的雄 辩而 驰名 于 思想界
。
邓甩善 于 联 系交 际
, 打通各种人 事关系
,
“好
交通
、合徒党
。 ”夏 侯 玄 则 以其 人 格 的 内在力
量居 于
“宗 主
”地 位
。 对 照他 们后 来在 历史舞
台上 的 角色
, 《
傅子 》
的说法尽管带有贬 意
, 但
基本上 是 可信的
。
何晏 本 是汉末大将军 何进的 孙子
, 后 随
母尹 氏入 魏宫
, 成 为 曹操 宠爱的养子
。 由于何
晏 与曹 王 之 间关系紧张
, 所 以于 曹工 在位的
黄初 时代未 被录 用
。 曹王 死后
, 何晏 的境遇有
所 改善
, 但并没 有发生 根本变化
, 仅仅从
“无
所 事任
”的 处境变为
“冗官
”
—
大概 因为与
沛王 曹林的妹妹金 乡公 主结婚 而 被封 为关 内
侯
, 并加上 了
“附 马 都尉
”这个 当 时皇 亲 国戚
①
《三国 志
·
传 )
。
②
《
世说新语
魏 书
·
卷十
· 荀或传 》
注引何助《荀架
·
文学第 四 》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