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 代更 迭 频 繁
, 政 治 斗 争 激 烈
, 写史 是 一 件
在政 治上 相 当尖 锐的 工作
。 ” ① 这对 每个史 家
都是 严峻 的考 验
, 要 么 直 书受讥
, 要 么 曲笔求
全
, 直书 与 曲笔的 斗 争表 现得 甚 为激 烈
。 而 任
情褒 贬 的 曲笔 之 风一 时尤 盛
。
这 又 是 由于 自
曹 魏 以来
, 各 朝相 继 实 行
“ 九 品 中正制
”的 选
举 制度
, 该制 度 的重 点在 于 品评 人物
。 既然 对
所 选 拔的 士 人 都要进 行 一 番评 论
, 那 么 相 应
也 就 离不 开 褒 贬
, 由此 促 使 褒 贬 人 物 的 史 学
思 想进 一步 发展
,
“ 为尊 者讳
”
、 “ 为亲者 讳
”的
恶 劣作 风 比 较普 遍
。
一 些史家 在 关 系到 自己
切 身利 害 的问题 上 很难 据事 直 书
, 往 往是
“用
舍 由乎 臆 说
, 威 福行 乎笔 端
, 事 每 凭 虚
,
词多 乌 有
: 或 假 人 之美
, 借 为 私 惠
; 或诬 人 之
恶
, 持 报 己仇
。 ”
②王沈 《
魏 书 》
,
“多 为时讳
, 殊
非 实录
。 ” ③ 陈寿《
三 国志 》
, 曲笔 颇 多
, 回护过
甚
, 每每 替 魏晋统 治 者 隐恶溢美
。 沈 约撰 《
宋
书 》
,
“舞 词 弄札
, 饰 非 文过
’
, ④
, 使 许 多 历史 事
实乖违颠 倒
, 混 淆不 清
。
魏收修 《
魏书 》
, 更不
乏态 意 曲笔
、 褒 贬不 当之 处
。 他
“性憎 胜 己
, 喜
念 旧 恶
, 甲 门盛 德 与 之 有 怨 者
, 莫 不 被 以 丑
言
, 没 其善 事
。
迁怒 所 至
, 毁 及高 曾 由是
世薄其 书
, 号 为
` 秽史
’ 。
’
, ③
不 过
, 仍 有 一 些 中 正 不 倚 的史 家 敢 于 与
那 种 任情 褒 贬 的史 学 思 潮相 对 立
, 坚 持 秉 笔
直 书的原 则
。 裴 松之 就 是其 中之 一
。
他曾 因
鉴 于官僚地 主之 家
“ 世立 私碑
, 有 乖事 实
”
, 上
表朝 廷
, 建议 严 加限 制
。
他说
:
“ 碑铭 之作
, 以
明示 后 昆
, 自非殊 功 异 德
, 无 以 允 应 兹 典
, 大
者 道 动 光 远
, 世 所 宗推
; 其 次 节 行 高 妙
, 遗 烈
可纪
。 若 乃 亮 采登庸
, 绩 用 显著
, 敷化 所往
, 惠
训 融远
, 述 泳
所 寄
, 有 赖镌 勒
。 非 斯族 也
, 则几
乎潜默 矣
。 俗 敝 伪兴
, 华烦 已 久
。 是 以 孔怪 之
铭
, 行 是 人非
; 蔡 琶制文
, 每 有愧 色
。 而 自时厥
后
, 其流 弥多
。
预有 臣吏
, 必为 建立
。
勒铭 寡
取 信之 实
, 刊 石 成 虚 伪之 常
, 真 假 相 蒙
, 殆 使
合美 者不 贵
。
但论 其 功 费
, 又不 可称
, 不加 禁
裁
, 其敝 无 已
。 以 为诸 欲立 碑者
, 宜悉 令言 上
,
为朝议所 许
, 然后 听之
。 庶 可 以 防遏 无征
, 显
彰 茂 实
, 使 百 世 之 下 知 其 不 虚
, 则 义信 于 仰
上
, 道 孚于 来 叶
。 ” ⑥ 这 充分说 明
, 裴松之 尽管
出身 于 世 代 官 僚家 庭
, 但 却 能识破 自东汉 以
来 官 僚地 主 虚 自标榜 的 恶 习
, 并 大胆 地 予 以
揭 露
, 表现 出一 位历 史学家 坚定正 直
、 峻节凛
然 的精 神风 貌
。
在史 官 修史 方 面
, 他 认为
,
“ 史 之记言
, 既
多润 色
, 故前 载 所述 有非 实者矣
, 后之作者 又
生 意改 之
, 于失 实 也
, 不 亦弥 远 乎 !
” ⑦ 所 以
,
他尖 刻 地指 斥 那些
“ 未能 识别然 否
, 而轻 弄翰
墨
, 妄生 异端
”之人
,
“实 史籍之罪 人
”⑧
。 正 因
为裴 松 之反 对任 情褒 贬
, 力求秉 笔直书
, 所以
在 《
三 国 志注 》
中
, 对 陈寿 和 其 他所 引史家 任
情褒 贬
、 饰 非文 过之 处 多加考 辨订正
。
比如
,
高 贵 乡公 曹 髦本 为司 马 昭 之 党 羽 成 济所 杀
,
但 陈寿慑 于司 马 氏的赫 赫权势
, 在《
三 国志
·
高 贵 乡公 纪 》
中 只 云
:
“高 贵 乡公 卒
, 年二十
。 ”
绝 不 见被 杀之 迹
, 反 载太 后之 令
, 言 高贵 乡公
悖 逆 不 道气 自陷大祸
。
历史 事 实遭 到 严 重 歪
曲
。 裴 松之 在 为《
高 贵乡 公纪 》
作 注 时
, 引 习 凿
齿 《
汉 晋春 秋 》
、 干宝《
晋 纪 》
、 孙盛 《
魏 氏 春秋 》
等文 献 典 籍
, 比 较详 细 地写 出高 贵 乡公 被 杀
的 前后 经 过
, 使历史 真相 昭 然若 揭
。
综 上 所论
, 在 魏晋南 北朝 那种 社会动 乱
、
民生 调 敝
、 思 想 空虚
、 学 风 日偷 的年代
, 裴松
之 不 像 隐 逸 之 士 那样 不 屑世 事
, 也 不像 佛 门
弟 子 那 样 无 虑 无 营
, 更不 像 清谈 玄学 家 那样
狂诞悖 决
, 在 史学 思 想 上 另辟 蹊径
, 走着 自己
独特 的道 路
, 取得 了多 方面 的成就
, 从而对 丰
富我 国古 代 史学 思 想体 系作 出了一 定贡 献
。
( 责任 编辑
: 黄
伟 )
①
白 寿 彝
: 《中国 史 学 史 》
第 一 册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1 9 8 6 年 版
, 第
6 1 页
。
②
④ 《
史 通
· 曲笔 》
。
③
⑤《史通
· 古 今 正 史 》
。
够
,
《
宋 书
· 裴 松 之 传 》
。
j
《
三 国 志
· 武 帝 纪 》
注
。
⑧
《
三国 志
· 袁 绍 传 》
注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