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研究的百年回顾及前瞻
(0 次评价)9082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9 川《社会科学研究》开辟《三国演义》研究专栏为标志, 《三国演义》研究 开始复苏。1983 年和 1984 年接连召开的两届《三国演义》研讨会及中国 《三国演义》学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三国演义》研究的发展。随后 几乎每年举行的十多次全国性、国际性及专题性研讨会,更是为《三国演 义》的学术交流与学术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与舞台,使《三国演义》成 为“文革”后较早恢复学术研究并迅速形成繁荣局面的古典小说之一,研 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时期,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元 化的研究格局。 文献、文本、文化三层面的研究齐头并进且成果累累是新时期《三国 演义》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新时期《三国演义》的文献研究主要包括作者、 版本、源流等方面。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大致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 开:(1)《三国演义》的作者到底是谁?在传统“罗贯中说”和“集体创作 说”之外,又出现了周邨的“两个罗贯中说” ,张国光等人的“蒋大器说” , 张志和的“南方说书艺人集体创作说”等。但总体而言,仍以“罗贯中说” 最为通行,而诸“新说”响应者寥寥。(2)罗贯中的籍贯究竟是“东原”还 是“太原”?孟繁仁、刘世德等力主“太原”说,而王利器、沈伯俊等则 力主“东原”说,刘颖、杨海中、杜贵晨等又根据《水经注》中有关记载 及《录鬼簿续编》作者好用生僻地名的习惯,认为《录鬼簿续编》中的“太 原”应指“东太原” ,即“东原” 。此说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路。 (3)关于罗贯中交游对象及彼此关系如何?周楞伽、欧阳健、王晓家、顾文 若、焦中栋、王利器、章培恒、金宁芬、李灵年等学者集中围绕罗贯中与 《录鬼簿续编》作者的关系、与施耐庵的关系、与赵宝峰和高明的关系及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4 11:18 , Processed in 0.5425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