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6
国文化”的分支(注:见《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 《中华文化论坛》1994
年第 3 期。 ) 。 “三国文化”概念的提出和定位,标志着《三国演义》文化研
究的深化和规范化,预示了《三国演义》文化研究的广阔前景。
新时期《三国演义》研究成绩喜人,但不足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
在文献的调查与考证方法单一,一度附会成风;文本研究中浅层次重复现
象时有发生、庸俗社会学批评不时抬头、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拘泥不化;文
化研究中轻视文本深层理路,任意割裂比附,现象罗列有余而理性认知不
足。
四
20 世纪海外《三国演义》研究中,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
前苏联等国的研究成就比较显著。其重心大致集中于版本研究、源流研究、
艺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四个方面,其中版本研究成果最为突出。1968 年日本
小川环树首先指出,明代万历及以后的若干版本,包含嘉靖本完全没有的
有关关索的情节,可见它们并非都是出自嘉靖本。1976 年,澳大利亚柳存
仁在《罗贯中讲史小说之真伪性质》中对《三国演义》的版本源流提出了
重要创见:大约在至治本《三国志平话》刊刻之后 40 年,罗贯中又可能撰
写《三国志传》 ,其后为各本《三国志传》所宗;在此之后,始有《三国志
通俗演义》问世。80 年代以来,澳大利亚马兰安、日本金文京、中川谕、
上田望等在这方面用力尤勤,成绩较著(注:具体可参见周兆新主编《三
国演义丛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魏安
《三国演义版本考》 一书 (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版。 ) , 对现存的 《三
国》版本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细致的研究。他遍访亚美欧各大图书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