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等人
。这些才华横溢
、 颇可独当重任 的人物的被淘汰
, 作为一国之主的刘备是有责任的
;而诸葛亮做为垂相
,
做为百官之长
,
其责任也是不可 推卸的
。 如 果诸葛 亮对这 些人的 缺点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劝导使之改正
, 肯定
能够挽救其中的一 些人
。 可 是
, 诸葛亮并没有这样 做
。
他的 主张 是伐人之短
,
“莫若褒之
” ( 《
诸 葛亮集
·
弹李
平 表 》 )
。为 什么 ? 为了拢络人心
。 正如 他 自己在 《弹李平表 》 中承认的
“ 大事未定
”
, 怕指责追究缺点
、
错误
会 收拢不 住人心
。 但结 果是本末倒置
,
因小失大
,
自伐人才
,
对蜀汉 的衰亡
, 起了釜底抽薪的 作用
。 诸葛亮
那种对人才用而不 教的 做法
, 确确实实 是贻误 了蜀汉
。 如果把诸葛亮用人 与曹 操用 人加 以 比较
, 其得 失教训就
更加明 显
。
第三
、
忽视 人才的 锻炼培养
。 诸葛亮是重 视举贤择人的
。
他在 《便宜十 六策
· 举 措》 中说
:
“治 国之
道
,
务在举贤
。
” 因此
,
他生前 注意提拔任用了 一批德才兼备的官吏
,
也有 目的地物色了 自己百年 以后的
继承人
。 但他
“ 虑诸将才不及 己
”
( 《三 国 志》 卷 四 十 一 )
,
不敢放手使用
, 而是 政无 巨 细事必躬亲
,
使
接班人没有实际 锻炼的机 会
。
蒋碗
、
费补都是诸葛 亮亲 自挑选 的 主 要继承 人
,
是十 分有培养前途的
。 蒋碗做为承 相 府长 史
,
曾 出色
地在诸葛亮的 多次征伐中
“ 足兵足食 以 相供 给
”
,
费袜也是
“社稠之器
” 。 曾出使东吴
, 对吴主孙权的
“嘲 惆
”
、
诸葛烙
、 羊街等才博果辩的
“ 论难
”
,
皆能
“ 辞顺义笃
, 据理 以答
”
,
终不 为屈
( 《三 国志 》 卷四 十 四 )
。
可是
, 人才是在实际锻炼中逐步成长起来的
。 诸葛亮在选定蒋碗
、 费袜
、
做为继承 人之后
, 却没有抓紧对
他们 的培养和锻炼
。 主要表现是
:
一
、
诸葛亮从未让蒋碗
、
费伟担任过负责一个 区域 或者一支 军队 全面工
作 的主 官
。 蒋碗先为广都长
,
因
“众事 不理
” 免 官
, 后为承相府 东 曹采
、 参 军
、 长史
;
费袜初 为 太 子 舍
人
、
庶子
,
刘禅继皇帝位后任黄门 侍郎
,
照 信校尉
,
迁 侍中
,
后为诸葛 亮的 参军
、 中护军
、 司 马
。 他们都
是文 官未任过太守
,
武职未任 过将军
。 二
、 蒋婉和 费袜虽 然稍后 都担任 了较高级 的 参 助职务
, 但史书上没
有记载他们曾参 与过什么 重大 的政治决策
, 提 出过 什么具有重要意义的 建议
;
也没有记载他们参加过什么 战
役
。 这就使蒋碗
、
费袜失去了 积 累工作经验
、
锻炼提 高和建 立功业
、 树立威望的 机会
。 因此在他们掌握政权
之后
,
问题 就暴露 出来了
。
根据诸葛亮生前的安排
, 诸葛亮 去世后
, 蒋碗 即
“为 尚书令
,
俄而加行都护
, 假节
, 领益州刺史
,
迁大
将军
, 录尚书事
,
封安阳 侯
”
;
费祥
“为 后军师
, 倾 之代碗为 尚书令
,
又迁大将军
,
录尚书事
”
(
《 三 国
志 》 卷四十 四 )
。
这种无 功受禄
、 无勋封爵的 做法
, 一 开始 就引起 了蜀汉朝 臣的不服
。如中军师杨仪
“ 自惟
年宦 先跪才能寄之
,
于是怨愤形于 声色
”
( 《三 国 志》 卷 四 十一 )
;
督农杨敏评价蒋碗说
:
“作事馈馈
, 诚
非及前人
”
。 就是蒋碗本人也承认
:
与 人言论
,
时不见应答
, 是 因为
“ 赞吾是耶
, 则非其本心
, 欲反 吾言
,
则显吾 之非
, 是 以默然
”
( 《三 国治 》 卷四 十 四 )
。
“功 由才成
,
业 由才广
。
” 蒋婉
、
费伟
“ 总统国事
” 后
, 尽 管他们 兢兢业业地 勤于 职守
, 想
“保国治
民
, 敬守社程
”
,
但由于他们 威信不 高
,
阅历不足
,
缺乏掌握全盘的 领导经验
,
所以 驾驭 国权总是 力不从
心
, 特别是在治国
、
治军
、
用人等方面 问题尤 其严重
。
在政治上
,
由于 诸葛亮的突 然去世
,
蜀 汉统治集 团内部 曾一度产生了 混乱
, 史 载
:
“ 时新 丧 元 帅
,
远
近危惊
”
( 《三 国志》 卷 四十 四)
。 加上连年的 战 争
,
蜀 汉 已经国穷 民乏
,
国家处 于百事 待理 的 状态
;
后
主刘禅无能
, 仍 然象依赖诸葛亮那样地依靠蒋婉
、 费伟
。 而蒋
、
费袜却没有政治 远见
, 处事轻重 倒置
。 先是蒋
碗为首辅大臣
, 不是 把治理朝纲
、
富国强 兵做为主要任务
, 而是
,
专 抓督 军 备 战
,
致使 长期 远 离 都城
,
驻汉 中
、
涪城达八年之久
;
继之费袜辅政亦 长驻汉中
,
忙于 军务
。 这种轻重倒置的 做法
,
不仅 使 蜀 汉失去
了发展生 产
, 恢复经济
, 强 国富 民的机会
;而且在客观 上也给黄皓一类宦官干予政事 造成 了可乘之机
;也 引起
了 中
、
下层 官吏和人 民的强烈不满和 失望
。
这一时期蜀汉多次发生官吏叛乱和 人 民起义
,
应该说 与 蒋
,
费
在政治上的无能和经济的长期不 景气有很大关系
。
在军 事上
,
蒋碗
、
费筛 既缺乏 战略远见
,
又 没有作战经验
。
他们 以 为
“ 诸葛亮数 出秦川
, 道险
、
运粮
难
,
卒无成功
,
乃 多作 舟船
, 欲承 汉
、 河 东下
, 袭魏兴
、 上庸
。
”而众论
“ 以为事有不 捷
, 还路甚难
,
非 长
策 也
”
( 《资治 通 鉴 》 卷七 十 四 )
。 于是 不 得 不重新改变 战略进攻 的方 向
。
《
孙子 》 日
:
“ 兵者
,
国 之大
9 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