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国
志 》 为
何
“
失
在
于
略
”
朱 孝 远
晋 初蜀人 陈 寿著
《三 国志
》 , 虽
“锉 叙可观
、 事 多 审正
”
, 但
“失 在 于略
,
时有 所脱漏
”
。
南 宋裴 松之憾 于此 种缺 陷
, 便 下大 功夫 为 它作 注
。 后 来史家 如 刘知几
、 王通 等看 了裴 注后
,
却
反 嫌裴 注繁芜
,
《文 献通 考
》一九 一引 叶适 的话
,
竟说 裴注是
“ 注之所 载
,
皆 寿书之弃 徐
”
。
近读 中华 书局标 点本
《三 国志
》序言
,
其 文说
:
“因为 陈寿 见到 的史料 有 限
,
所 以三 书 的
内容 还不 够充 实
。 裴 松之 所 以要 给它 作 注
,
也是 要 补救这 个缺 陷
”
。
我 以为 《三 国志
》失 略不 是材料 间题
。
“ 吴平 后
,
寿乃 鸿 合三 国史
,
著 魏吴 蜀三 书六 十 五
篇
,
号三 国志
”
。
既 称鸿合
,
材 料 便不会 太少
。
魏
、吴
、 蜀 三 国都 有编 国史的传 统
。 黄 初太和 中魏命 尚书 卫颇
、 御 史大 夫缪袭 著 纪传
,
成
《魏官仪 》一 书
。
“ 又命侍 中韦诞
、 应壕
、 秘书 监王 沈
、 大 将军 从事 中郎 阮籍
、
司徒 右 长史 孙该
、
司隶 校尉傅 元等 共撰 定
。 其 后王 沈独就 其业
,
勒成 《魏 书
》四 十 四卷
”
。
吴 孙权建 国 即命丁
孚 项峻 修吴 书
。
“孙亮 即位
,
诸葛烙辅 政
,
表 ( 韦 ) 耀为太 史令
,
撰
《昊书
》
。 华霞
、 薛 莹等
皆与参 同
。 ” 孙休 践 昨
,
命 耀依刘 向故 事
、 校 定众 书
”
。 Q 蜀 陈 寿出任 过史 官观 阁令史
, 著
《古
国志
》五十 篇
、
《益 部着 旧传》十 篇
。 其 师谁周 亦 著《古史 考
》 ,
名 士杨 戏著 过
《季 汉辅 臣 赞
》,
陈 寿后 来还 有能 力为蜀相 诸葛 亮编 集子
,
他对 蜀 之政治 是熟 悉 的
。
上 述诸 种材料
,
裴 注在补
校
《三 国志
》时亦常 引用
,
可 知
《三 国志
》失 略不 是材料 不足
。
《三 国志 》魏
、
吴
、 蜀 三 书中都载 有诏 令奏章
,
看 来还 直接 取材 于各 国档 案
。
如
:
刘 备立刘 禅 为太子 的诏 令
:
“ 册 日
:
惟 章武元 年五月 辛 巳
,
皇帝 若 曰
:
太子 禅
,
联遭 汉
运 艰难
,
贼 臣篡 盔
,
社樱 无 主
,
格 人群 正
,
以 天 明命
,
联 继大 统
。 今 以禅 为皇太 子
,
以承 宗
庙
,
抵肃 社樱
。 使 使持节 承 相亮授 印缓
,
敬听 师傅
,
行 一物而 三善 皆得 焉
, 可 不 勉 与 1
’
( 《蜀
书
· 后主传
》)
。
诸 葛亮 向刘禅递交 的关 于刘备 崩驾事 宜的 奏章
:
“伏 惟大 行皇帝 迈 仁树德
,
覆熹 无疆
。
昊 天不 吊
,
寝疾弥 留
,
今月 二十四 日奄忽 升遐
,
臣妾号眺
,
若丧考姚
。
乃 顾 遗诏
, 事惟 大宗
,
动 容损 益
,
百 寮发 哀
,
满 三 日 除服
,
到葬 期复 如礼 ;
其郡 国太 守
、 相
、
都尉
、
县 令长
,
三 日
便除 服
。
臣亮 亲授救 戒
,
震 畏 神灵
,
不敢 有违
。
臣请宣下 奉行
”
。 ( 《蜀 书
· 先 主传
》)
如果 认为 此种诏 文可 在各种 史书中辑 录
,
那么下 面一 个弗 诗反对 刘备 当皇帝 的奏疏 便说
明 问题
:
“殿 下 以 曹操 父子逼 主篡位
,
故乃 羁旅 万里
,
纠合士众
,
将 以 讨贼
。 今 大敌 未克
,
而先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