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
‘ 三国演义 》 历 史砚
观 的 规律性
,
即从 宗教 迷信 的 传 说
,
到富 有哲 理性 的概 括
,
仅 此一 点
,
就足 以 说 明
《三 国演
义 》 的 历 史观
,
较之平 话
,
有 了长足 的进 步
;
而且
,
恰恰 是 这
“ 分久必 合
,
合 久必 分
”
的历
史 观
,
统罩全 书
,
把全 部人 物情 节都 纳入 这个格局
,
就 是 说
, 全书
“ 陈叙百 年
, 该括 万事
”
,
无 比纷繁 壮阔 的 历史 画 面
,
实际 上都 在 历史 发展 分合之 变的 规律 之 中
。
在
《三国演 义 》 的讨 论 中
,
很 多论著 都认 为作 品表现 了 明显 的
“ 英雄 史 观
”
,
并予 以 批
判
。
但 是
,
如果 我们 充分考 虑到作 品 开 宗明 义所 提 出的 上述 观点
,
那 么
,
就
“ 英雄 史观
”
的
问 题
,
似乎 还 有 进一步讨 论 的 必 要
。
所 谓
“英雄 史观
”
,
其主 要 涵义 应为
“ 英雄
” 主 宰 历史发 展
,
或者 说
,
把历史 发展 的事
实
,
看 作个 别
“ 英雄
” 人 物意志 的 表 现
。
然而统 观
《 三 国演 义 》 的 全 部描 写
,
似 乎 并 非 如
此
.
在
《三 国演 义 》 看 来
,
由四 百年 的刘 汉一 统天下
,
一变而 为群雄 俱 起
,
战乱百 年
,
鼎足
三 分的局 面
,
乃是
“合 久 必分
” 的
“ 大势
”
。
《三 国演义 》 所 写 的百年 历史 中
,
无 数 叱咤风
云 的英雄
,
都 想据 天下为 一 己所 有
,
但 事实 上又都 无法 改变
“ 合 久必 分
” 的 必然规 律
。
作 品
为我 们塑造 的 曹操
,
无论说 他雄 才大 略还 是狡 诈 奸雄
,
总 之这一 代英 豪苦斗 一生终 于 无法改
变那
“ 分
” 的
“ 大 势
”
。
第七 十八 回 写曹 操 临终 之言 曰
:
“ 孤纵横 天 下三 十余 年
,
群 雄 皆灭
,
止
有江 东孙权
,
西 蜀刘备 未 曾剿除
”
。
最 后
“ 长叹 一声
,
泪如 雨下
。
须 臾
,
气绝而 死
”
。
这是 一个戎 马一生 而并 未成功 的英 雄 的 末 日
。
刘 备同 样如此
,
作 品不 惜采 取 极其 夸 张 的 手
法
,
表 现他 深得 民心
,
而且 身边还 有诸葛 亮 那样的 人 物
,
但 是
,
他 也同样 无法 实现 终生 怀抱
的恢 复 汉家 一统的宿愿
。
临终 托孤
,
对 诸葛亮 说
:
“ 肤 本待 与卿 等同 灭 曹 戚
,
共扶 汉室
;
不
幸 中道 而别
”
( 第八 十五 回 )
,
也 是 含恨而 逝
。
刘备 死后
,
诸 葛亮 励精 图治
,
准 备 北
伐
,
他 在作 品 中几乎被 塑造 成 一个完人
,
特 另
}
{是为 了表现他 的
“ 多智
”
,
甚 至 不惜使 之
“近
妖
。 ” ( 鲁 迅语 ) 然而
, 六 出 祁 山的结 果
, 可 以 说并 无进 展
,
“ 北 定 中原
”
,
“ 还 于 旧 都
” 的 目的
, 终 未
达 到
。
第一百 零四 回对诸 葛亮 之死 的描 写
,
虽然渲 染 了 一番
“ 攘 星
”
“ 祷寿
”
,
似乎诸 葛亮
要 对生 死规律 挑战
,
但亦终 于 失败
,
最 后
,
“ 姜维入 帐
,
直至孔 明榻前 问安
.
孔明 日
:
‘吾
本欲 竭忠 尽力
,
恢 复 中原
,
贡 兴 汉室
;
奈 天意 如此
吾旦 夕将死
’
。
”
与刘 备 一样
,
都 末能
实现兴复 汉室 的 宿愿
,
也就 是 由他 们统 一 国家的 宿愿
,
君 臣 二人 临终都 只落 得徒 然 慨 叹 而
已
。
总 而 言之
,
《三 国演 义 》 所 着 力塑造 的 一代英 豪
,
都 想按 照 自己 的意志
,
改 分裂 局 面
,
为一 统天 下
,
建立 自家的帝 王统 治
,
但 结 果 一 个个都 壮 志未酬
,
纷纷 陨落
。
《三 国演 义 》 描
写 的 历史 并没 有按 照任何 一个英 雄 的意志 发 展
。
但 是
,
《三 国演 义 》 在 写 诸葛亮 死 以 后
,
却 仅仅 以十 几 回 的 文 字
,
就 把这样 一个 分争 百
年 的 局面归 于统 一
;
而最 终取 得统 一 成 果 的 司 马 氏父 子 以及 钟会
、
邓艾 等 后起 之秀
,
作 为文
学 形象 的光彩
,
又远远 不能 与曹 操刘备 诸葛 亮一代 英 雄相 比
。
由此可 见
,
三分归 一统
,
并 非
由于司 马氏父 子是 超人 的 英 雄 !
《三 国演 义 》 最后 写道
:
“ 三 国 归于 晋帝司 马 炎
,
为一 统 之
基矣
.
此所谓
‘天下 大势
,
合 久必 分
,
分久 必合
,
者 也
。
” 显 然
,
在
《 三 国演义 》 看 来
,
三
分归 一 统
,
不 是英雄 的意 志 的体现
,
而 是
“ 分久 必合
”
的规 律使 然
。
也许 有人 会 这 样 说
,
《 三 国演义 》 描 写的历 史发 展过 程
,
之 所 以 并 非 由英 雄人 物主 宰
,
乃 是 因为受 到三 国历史 本
身 的制 约
,
而 不是 由分合 之论 的 历史 观所 决 定的
。
当 然
,
《 三 国演 义 》 作 为历史 小说
,
自然
应 该基本遵循 史实
;
但 问题在 于
,
这正劳 说 明
,
《三 国演义 》 提 出的分合 之论
,
首先 是对三
国历史 的解 释
,
然后
,
才 是据此 确立 小说 的格局
。
因此
,
史实 的 制约
,
与分合 之论历 史观所
确立 的小说 的格 局
,
是完 全统
一 的
。
当 然
,
《三 国演义 》 以 分 合之 论概括历史发 展的规律
,
这本身无疑是一 种极 其表面 的认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