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演义》的情节提炼对人物刻划的意义
(0 次评价)7032 人阅读0 次下载
重点 , 未必是小说家非要表现的 问题 。 例如小说家的罗贯中就不象历史学 家们那样着力 设衡隆中决策本身 , 详尽探索关羽失荆州的诸种因素 , 而却着眼于关羽非失荆州 不可的 悲剧性格 , 来反 映赤壁 之战后蜀吴两 国的矛盾 。 客观地说 , 罗贯 中对关羽的 忠义是颇多微词的 , 他形象地向人 们展 示 , 关羽以自我 为中心的 “ 义 ” , 在关键时刻 , 可以不顾战争的全 局而 “ 以私废公 ” , 也因此罗贯中才 虚构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情节 。 这种偏重于个人的感情 , 往往 重私义而不顾全 局 , 荆州 之失守就生动地说 明了关 羽的悲剧性格 。 在蜀 吴联合阵线面临危机 的严重时刻 , 关羽却 忘记了 “ 军 师 之 言 ” , 任 性而不 顾大 局 , 弩下无能 , 对外失好孙吴 , 终于丧失战略要地 , 他 自己也遭到杀身之 祸 。 这就是刚惶 自用 一类人 的悲剧 。 在任情用事这一点上 , 刘备与关羽有相 同之处 , 关 羽被害 , 刘备倾军复仇伐吴 , 虽有秦鑫等人谏阻而不听 , 甚至还囚禁了秦 亦 。 诸葛亮在 救秦毖的表 中曾明确提醒刘备 :“ 但念迁汉鼎者 , 罪 由曹操 ; 移刘 柞者 , 过非孙权 。 窃 谓魏贼若除 , 则昊 自宾服 ” , 主要的敌人是魏而不是吴 , 联吴 抗曹仍 然是根本 大计 , 可 是 刘备始终为感情所驱使 , 还是起兵伐吴 , 结果几 乎全 军覆没 。 不难看出 , 罗 贯中在思想 上是有尊 刘抑曹思想 的 , 在天下 纷纷然的情况下 , 他倾慕 刘备式的英雄 , 但又不能违背历史 , 刘备毕竟是个 失败了的英雄 , 而 刘备失败的原因 , 在罗贯中看来 , 是由于任情用 事和策略上的错误 , 这样 , 从 小说七十三回以后 , 侧 重描 写 刘备关羽的 悲剧性格 , 没有太多的英雄色彩 。 正是这种基 调 的确定 , 小说为刘备 、 关 羽所选择 的情节 , 就很少离开他们这种悲剧 性格 。 当然罗贯中并没有把 蜀 国的败亡 , 包 括魏吴两 国 由盛而衰的原因 , 完全 归之于刘 备 、 曹操和 孙权 , 相反 他却拿出相 当篇幅 , 用春秋笔法描 绘了三位泉雄后辈的 “ 业绩 ”。 这就是三 国政权没落阶段 , 罗贯 中采用 对 比性的情节 , 性格刘比的手 法 , 把曹不 、 孙 亮 、 孙休 、 孙皓 、 刘禅和他们先辈们对照 , 从而 突 出这几位年青君主的 昏联无能 。 曹操 、 刘备 、 孙权或是白手 起家 , 或是利用 父兄 基业 , 历经艰 辛 , 以他们的智能争 得了三分天下 。 而承大统的子侄们却懦弱无能 , 骄奢 淫 侈 , 争权夺利 , 拒忠谏 , 近谗 按 , 上下交 怨而不知警 , 众叛亲离而不 自觉 , 终 被司马 氏吞灭 。 曹操 、 刘 备 、 孙权 在马 上得天下的 斗争经验 , 同曹王 、 孙 亮和刘禅等马下失天 下的教训相比较相 对立 , 这就使《 三国演义》 的 思想 内容得 到扩大和加深 , 从而 引起后 人 进行哲学 上的 思考 。 (责任 编辑 胡邦炜)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9-21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6 20:46 , Processed in 1.35957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