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 大程度上 反 映出我 们民族的性格
,
从而展 开民族斗争的壮阔画面
。
作家写 出他们的 崇
高品质
,
或者揭示他 们致命的弱点
,
既不仅 仅为了赞扬
,
也不 单纯为了谴责
,
而是为了
在里面探索自己民族的存 在
、
使命和苦难 的秘密
。
因此
,
作家从 生活 中只吸 收那些崇高
和壮伟的东 西
,
而把那些 平庸 和常见的东西统统抛开
。
我 们不知 道关羽
、
张飞等人的 爱
情
、
婚姻 和 他们的家 庭 生活
,
我 们也不大了解他们个人的一些忧虑和痛 苦
、
欢娱和 乐
趣
,
因为作 品全然 没有描 写这些
。
个 别人物 的存在 和他们的那些与政治 无关的 私生活
,
丝毫也 引不起 作者的兴趣
,
他所 关心的乃是整 个民族的命运
。
在 他看来
,
我 们民族的命
运
,
只能是在宫廷和战场 上
,
而不是在个别人物的日常 生活中被决 定的
。
在( (三国演义》 形成的宋元 时期
,
正是民族遭 受灾厄和屈辱的年代
。
戴上了封 建制
度的枷锁
,
在 专 制 暴政 下弄得 疲惫不 堪的我们的民族
,
完全抵 挡不住北 方少数民族的
侵扰
。
特别是元代
,
蒙古贵族以少数民族盟主的身份
,
在历 史上第一次征 服了整个 中
国
,
汉官 威 仪
,
沦为左枉
。
造成这 一悲剧 的原 因何 在?当时的一切有识 之士都在 为之反
省
。
《三国演义》的作者 从 古代 历 史 中抽取 那些带 有规律性的特征
,
其目的正是为了发
掘时代苦 难的根 源
。
他揭示蜀汉 悲剧的酿成
,
正是 为了探索 宗国沦亡的缘 由
。
同时
,
和
北方游牧民族的紧张搏 斗也 唤起了我国沉睡的力 量
,
使民族 在 自身看出了前此未曾意识
到 的那种顽强 的生命力
。
人 们的想 象力被 伤心惨目的景象所激 发
,
就会追 思历史上的强
盛 时代
,
描绘 出那些 咤叱风云的英 雄及其 所创建的雄 伟业绩
,
从而 表达出民族的信心和
力 量
,
并 把 自己的斗争 热情保持在 伟大历史悲剧的高度 上
。
这也许就是《三 国演义》 形
成的社会基础和时 代条件
。
这部作 品应该是 悲剧时代所诞生的一部历史悲剧
,
它 既是民
族的苦难 的 自白
,
也是 民族 的勇气 和信心的见证
。
总之
,
它成 为民族 历史的启示录
,
奠定
了在 中国文 学史 上的不朽 地位
。
只要 历史 运动还是一种不受控制 的盲目力量
,
只要社会 仍 然是一种 束缚 我们 的
、
并
与我们相敌对的异己环境
,
只要人民还 没有从历史 必 然性的侄桔中解放出来
,
达到 自由
地和 自觉地驾驭历史的目的
;
那么
,
人们就总是可以从这部作品中产 生共鸣
,
《三国演
义》的这种历史的启示作 用就永 远也 不会 过时
。
注释
:
①《利维 坦》第1 1章
。
②《哲学的贫困》
,
见《 马克思
·
恩格斯选集》第1卷11 8页
。
③《德意志意识形态 》
,
见《 马克思
·
恩格斯全集》第3卷4 3 页
。
④同上第5 4页
.
⑤《韩非子
·
六反》
。
(资任 编辑
胡邦炜)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