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检校三国部分史艺札记
(0 次评价)6004 人阅读0 次下载
伍也 。 ” 命 令军中 “ 皆精严 , 弓弩不 得妄发 。 权行五 、 六 里 , 回还作鼓吹 。 公(曹操) 见(孙权)舟船器仗 军伍整肃 , 唱然叹日 : 生 子 当如孙仲谋 ,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 ” 裴注又引 《魏略》 : “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 箭著其船 , 船偏重将 覆 , 权因回船 , 复以一面受箭 , 箭均船平 , 乃还 ” 裴松之注濡须 口之战 , 所 引史料有矛 盾 , 那是为了存异 。 但有几点 颇堪注意 : 一 、 大江之上 , 东吴战船闯向曹营;二 、 曹操命令部将严备 , 不予 出 战 ; 三 、曹 营弓弩乱发 ; 四 、 吴船一侧 “ 受箭 ” 已满 , 又调转船身 , 使另一侧 “受箭” 满之 。 缀合以 _ L各点 , 人 们 似乎已看到了 “借 箭 ” 的一个粗糙 的轮廓了 。 还 有 : 五 、 《魏略》说东吴战船一侧受箭 , “偏重将覆” 。 假定一支箭重四 、 五两 , 大江 上用于作战的大船 , 一侧要受箭多 少才会 “偏重将覆” 呢?少 说也 得 _ L千支 。 孙 权决 不会孤舟闯营 。 那么一个船队两侧 “受箭” , 不 就有了 “十万 狼 牙” 了吗?六 、 吴 军 回还时 , 大肆 “鼓吹” 。 那军乐 声 中 , 是不 是也有 “谢 垂相箭” 的欢呼声 呢? 罗贯中 研读这 些史料时 , 是 否也如 此这般地 想象过 呢?当然 , 艺术家是由生活到艺术 , 我则是 由艺术检校历史 , 沿着艺术家可能的创作思 路 , 作种种之推想 。 惜乎罗 氏 无 “创 作 经 验 ” 的 著述遗世 , 如果他也有倍于原著的皇皇大论可供翻检 , 也省得我们 为 寻根究底而 大伤 脑筋 了 。 毫无 疑问 , 艺术家需 要有想象 、 虚构 、 夸张 , 甚至在这一 过程中会出现离奇 、 荒 诞的 种种设想 ( 是设想 , 非艺术成品) 。 当然 还需 要有灵感 。 灵感这东西 , 似乎既有规律可 寻 , 又 因人而 异 , 千 差万别 , 有相 当大的偶然性 。 但艺术家为使其想象 、虚 构 、 夸张 、 灵 感 , 能够火光烛天一般地燃烧起来 , 必须有现实生活中某些真实的东西作触煤剂 。 那首 先一闪的火光 , 必然来自现实生 活对艺术家形象思维的敲击 。假定 我们寻觅“ 草船借箭 ” 之由来 , 并非 空穴 来风 , 那也不过是为这些 道理提供了一个例证 。 而艺术家使现实生活 为之升华的神思遐想 , 究竟会结晶出多少艺术珍品 , 人类精神生产的力量又是多么 地无 穷无 尽 。 这 也使 人思之惊 奇! 濡须口之战发生于 建安十八年 , 赤壁 之战以后四 、 五年 的事了 。 罗氏将此移植于赤 壁之战时诸葛的身上(当然不是简单地 刘补过去) , 那是因为 : 一 、 赤 壁之战的规模 、 过程 , 都不象《三 国演义》戏文中那样 , 罗 氏不得不从孙 、 曹几次水战中寻觅素材, 二 、 罗氏以刘备为正统 , 竭力强 化 、 突出诸葛在 赤壁之战中的作用 。 诸葛是以使者 、 宾客身 份去东 吴 军 中 , 正史上只记载了他与孙权的一 次付话 。 其他活动 , 料想也只能是协调 双 方作战部署 , 使刘备部队与东吴卞力相配 合而已 。 岂能喧宾夺主 , 成了东 吴大 军的决策 人物?罗氏写诸葛在 东吴军中 , 既 夸张 其作用 , 又没有完全忘记他的宾客身份 。 这是艺 术家的高明处 。 这也使 诸葛的许多戏有非常的特色 : 他既在决策的才瞥上 , 起高于吴营 众将的作用 , 又是一 位宾客 。 艺术家并没有为史料缺乏 、 不尽合理所难倒 , 而 为贯彻其 艺 术意图表现出了非 凡的才能 。 与历史相校 ,“草船借箭” 等写诸葛的戏 , 根本不合理 、 不可信 ; 但在艺术家创作的 那一幅 幅 图画中 , 那又是合理 的 、 可信的 , 具有很大 的艺术 欣 赏价值 。 从 这里 , 政治 家看到 岁氏封建正统观点的作用 , 史学家看到与史 无征 , 夸诞不 经 , 这都很容易 。 但 这是 艺术 。 艺术 家由生 活到艺术的酿造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 采集 、 缀合 、 发酵 、 质变 · 一 , 终于流 出了芳香 、 浓烈 、 清新的醇醒 。 探索这个过程很难 , 但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9-21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2 , Processed in 0.40067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