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的
“
质 任
”
制 度
宋杰
“质任”
,
是君主为防备臣下反叛而拘押 的人质
。
它的起源很早
,
不过
,
作为一种比较
完备的制度
,
是在汉魏之际形成的
。
汉末三国的割据战争里
,
军阀们为了扩充势力
,
纷纷招贤纳士
、
揽用英才
。
但在乱世之
秋
,
许多人的野心被刺激得膨胀起来
,
“家家欲为帝王,
人人欲为公 侯
。
”
政治舞台上风
云变幻
,
昨日赫赫称雄的袅杰
,
今天就可能身败名裂
,
无家可归
。
为人臣下者虑及自己的性
命前途
,
常常叛变投敌
,
君臣之间的不信任感非常强烈
。
像曹操 所讲
:
“
当今天下土崩瓦
解
,
雄豪并起
,
、人
怀侠快
,
各有 自为之心
,
此上下相疑之秋也
。
”
因此
,
有些军阀就开始
要求部下把家属送来做人质
,
部将们为了避免受猜忌 之害,也不得不遣送 家属来做人质
。
如
曹操集团中
,
孙观
“与太
祖会南皮
,
遣子弟人居邺
,
拜偏将军
。
”
李典
“宗族部曲三
千余
家
,
居乘氏
,
自请愿徙诣魏郡
。
”
藏霸也请求送子弟为质
,
曹操还假惺惺地说了 几句
,
“诸 君忠孝,
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 弟入侍
,
而高祖不拒
;
耿纯焚室舆棣以从而光武不逆
,
吾
将何以易之哉!
”
还是顺水推舟地收下了
。
后来
,
要求臣下提供人质的做法演变为固定的
“质任”
制度
,
以曹魏最为典型
。
它包括
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一)征戍将领和 州郡长官提供的人质
。
《通鉴》载西晋代魏后
“诏除魏宗室
禁锢
,
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
。
”
胡三省注曰
:
“诸将征戍及长吏任州郡者,
皆留质任于京师
,
今亦罢之
。
”
曹魏出外领兵的将官要送亲属
来做人质
,
一般是嫡子
,
称为
“任子”
。
钟会养兄子 为子
,
邵佛就反对由他率军出征
,
说
:
“今遣钟会率十余万人伐蜀,
愚谓会单身无重任
,
不若使余人行
。
”
即指钟会无亲生儿子
,
没有重要的
“任 子”
做保证
,
不宜为领兵大将
。
“任子”
在汉代指的是大臣保举其子弟做官的制度
,
《汉仪注》载
“吏二千石
以上视事
满三年
,
得任同产若子 一人为郎
。
”“质任”
制度下的人质沿用 了汉代
“任子”
的名称
,
但是内容根本不同
。
两汉大臣任子为郎是一种特权
,
而三 国的
“任子”
则是强迫臣下提供的
义务
。
曹魏的法律又规定
,
郡县分为
“剧”
、
“
中
”
、
“平”
三等
。
边地近敌的郡县列为, ’P卜
剧
”
,
人民的赋役略轻一些
,
但是太守要送儿子去做人质
。
如王观为琢郡 太 守
,
“
明帝即
位
,
下诏书使郡县条为剧
、
中
、
平者
。
主者欲言为中平
,
观教日
:
‘此郡滨近外虏,
数有寇
害
,
云何不为剧邪?
’
主者日
:
“若郡为外剧,
恐于明府有任子
。’
观日
:
‘夫君者:
所以
之芝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