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微服私访》 、 《铁嘴铜齿纪晓岚》 、 《宰相刘罗锅》之类,均不应看作是“历
史正剧” ,故而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顺便说一句,本人对时下许多学
者从历史事实角度对这类“戏说”作品进行的批评深不以为然:人家并不
是在写历史剧,你何苦非要用历史剧的标准来考量人家呢!既然“关公战
秦琼” 、 “宋版《康熙字典》 ”之类可以在曲艺节目中引人一笑,我们又何必
用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年龄差距来批评电视剧的失实呢!如果我们非要
用历史的标准来批评这类“戏说”的编导们,也就难怪人家明言要“气死
历史学家”了。
20 多年来我国的历史题材创作毫无疑问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对此
我们绝对不应该视而不见,更不应该因为此类作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
而否定其价值。“不以一眚而掩大德” 应该是我们对待此类作品的基本态度。
那么历史题材作品究竟有哪些值得称道的成绩呢?我以为至少有下列几
项:
其一、满足了广大接受者的审美需求与乌托邦想象。我们知道,商品
关系是最缺乏诗意与乌托邦精神的。随着商品大潮的涌动,我们现实中的
人际关系也呈现日益“物化”的趋势。人欲横流、拜金主义、利益原则越
来越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但是人毕竟不是动物,人需要精神
生活,需要想象与幻想,需要心灵的安顿与超越,乌托邦冲动永远是挥之
不去的精神潜能。因此回到古代,借助于再现古人的精神风貌与生存智慧,
庶几可以弥补当下精神世界的贫乏,可以寄托现实中日益远去的人文关怀
与意义诉求。于是古代的“圣主明君” 、 “贤臣良将”们就应运而“复生”
了。古人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与现代社会当然有诸多圆凿方枘,扞格不
打分:
0 星